
“宁可我们辛苦千万遍,决不让飞行员把丝毫风险带上天!”

具有”大国工匠“风范的一级军士长赵运德,精细准确,追求极致,就是他推崇的境界。是机务大队的一个标杆,是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先后荣立二等功4次,三等功11次。他的所有“真经”都毫不保留的。
历史似乎很遥远,却又那么真实。
1959年4月23日,组建不满7年的机务大队,因地面检查疏忽,导致飞机空中出现重大故障,致使飞机坠毁……
一个小小疏忽,酿成重大事故。从此,4月23日,被定为队史教育日。
“每年新学兵、新干部分到大队,第一课就是讲这次事故,第一件事就是参观旅史馆、大队荣誉室,第一场工作实践就是到机场感受极端负责的维护作风。”大队教导员马福新介绍。
过往的事故,变成了激励一茬茬官兵的“财富”。机务保障模式不断更新,任务不断变化,但这个故事说了57年,大队官兵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也践行了57年……
2013年10月9日,节后开飞准备紧张展开。时任机械技师、二级军士长赵运德,正按照维护规程检查战机。抚摸油门操纵拉杆时,倏地,他眉头一紧。打开手电仔细查看,一条仅有0.1mm、头发丝直径大小的裂纹出现在油门拉杆摇臂上,仿佛一条隐隐可见的铁线虫。
操纵系统连接着飞机发动机、尾翼等部位,这条裂纹若不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宁可我们辛苦千万遍,决不让飞行员把丝毫风险带上天。”坚守机务维护一线25年,不知排除发现了多少故障和隐患,这名1991年入伍的老机务赵运德的心里始终揣着这个信念。
“飞行是个系统工程。一只螺钉、一个解刀拧不到位,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从2012年10月任职起,大队长黄国龙不论飞行日还是机务工作日,总是第一个进场、最后一个退场,用行动昭示着质量、责任、使命的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