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中队副中队长牛定成,虽然因身体原因停飞,但毅然选择机务维护工作,以另一种方式圆自己的蓝天梦。 刘应华 摄
刚过而立之年的机务二中队副中队长牛定成,是一名“折翼雏鹰”。2011年10月飞高教机时,因身体原因停飞。
“不能翱翔蓝天,可以托举雄鹰翱翔。”面对人生选择,他果断选择了机务维修。毕业后,又坚决要求到机务一线,成为该旅历史上第一位停飞学员机械师。
拖油管、擦飞机、注油、充冷……白天,他奔波在忙碌的飞行现场,为他驰骋蓝天的兄弟们精心保障。夜里,一遍一遍研究飞机检查路线,躺在床上仍在默默背记数据。为弄清机件外观构造和安装位置、管路和线路走向,他对着插图用手摸了个遍。新干部从机械员开始,其他人都要三个月,牛定成不到一个月就机械员单放,当上了机械师,并成了“理论通”。
利用自己飞行亲历,他为地面战友讲解飞机操纵性能在空中具体反映,让机务官兵保障时有了更贴合实际的把握。“怎样在飞机和飞行员之间找到最科学、飞行效益最大化的数值,是我现在琢磨最多的事。”这名年轻的机务军官一脸自信。
“飞机是有灵性的生命体,专注学习它,研究弄懂它,它就会用安全回报你。”牛定成的师父、三级军士长许继黄感慨。这名入伍20年的机务老兵,是全军优秀人才奖一等奖获得者,他带出的徒弟大多成为机务中队的主要负责人,还有独立担负任务的士兵技师。
“只要肯学习,所有的难题都不是问题。”大队特设主任鲁卫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已经深深融入官兵的血脉。
一段时间,飞机起落架收放系统误告警接连出现。鲁卫福把办公室搬到停机坪。顶着酷暑,拿着电路图对照战机研究两个月,攻克了难题,被官兵们称为“活的电路图”。如今,他成长为空军高层次科技人才、空军装备咨询组专家,带教出60余名技术骨干,技术革新10项。
今天,伴着空军训练模式转变,该旅承训飞行学员逐年增加,保障强度逐年增大。“学习力就是飞行保障力!”已经成为新时期大队官兵的共鸣。利用不飞行时上下午“两个一小时”、学员毕业的“两个间歇期”,学习充电、深训精训、研究攻关。故障分析“优胜赛”、维护质量“对抗赛”等岗位练兵活动,更是从未停止,涌现出一大批“法规通”“问不倒”的业务尖子。组建以来,大队先后涌现出空军高层次人才和空军保留技术骨干4名,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获得者许继黄、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二等奖获得者韩学芳等一批学习型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