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蓝军机长从不上天,却“驾驶”靶机数千次突袭红军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翟纪东 徐少青责任编辑:陈婕
2017-01-24 11:14

放飞靶机。

李国华敢飞的胆气源于底气。去年年底,某导弹部队来驻训,正赶上季风气候,地面的瞬时风速很大,还带有冰雪和扬沙,远远超出了靶机极限抗风能力。这种天气,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坠毁。

演习进入关键阶段,得知这一情况,驻训的部队领导调侃说:“只要你敢飞,我就能打下来。”

“只要你们敢打,我们就敢飞!”李国华底气十足。他测试完靶机,像往常一样围着它转了个圈,轻轻地拍了拍机翼。放飞,一切正常!调整姿态、规避云雨,请求加入航线。李国华挺立在大风中,靶机虽已经消失在视野里,他还在不停地调控手中的操纵器。几分钟后,导弹呼啸而出,靶机被命中。李国华也由此开创了某型靶机放飞的一个先例。

自入伍起,李国华就与靶机相守,他操纵飞行数千架次,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2次荣立三等功。该基地有个惯例,每年都会安排李国华给新兵讲课,讲的都是靶机的事。新兵下连分配前问卷摸底,四分之三的新兵都争着要去李国华所在的单位。队长官寿鹏感慨地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他可是我们的宝贝疙瘩,完成好重大任务的定海神针。

常年与靶机打交道,李国华摸透了装备的脾气。某型靶机地面遥测信号有效作用距离较短,他大胆设想,提出接力操作方法,使飞行控制半径扩展了近一倍;某型靶机夜间放飞、回收难度大,他研究机上电源系统及走向,为其机翼加装灯光板,有效缩短了放飞和回收时间。

作为战斗力的“磨刀石”,李国华琢磨的是打仗的事,研究的是如何提升驻训部队战斗力,而今,不同机型双机同空、三机同空、多机同空的研究方案提纲,已被他在笔记本上用红笔重重地标注出来。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