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空军教-10。(资料图)
升级技能不难,难的是更新思想观念
“我们是教学训练单位,要注重规范,突出基础课目……”
“改装的目标就是教学要与作战接轨,应该加大战斗课目的比重……”
那天,在讨论训练安排时,参加战斗机改装的高鹏与教员林静波“杠上了”。去年11月,发生在训练场上的这一幕,在全旅上下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震动。
谁对谁错?该旅党委并没有急于下结论。旅领导意识到,这绝非简单的训练课目比重之争。他们决定先分头做好两人的思想工作,再组织一次关于组训模式的专题调研。
旅党委“一班人”分头走进一个个飞行中队,跟训一个个飞行场次,与一名名飞行员座谈。最后,他们达成共识:从教练机改装战斗机,升级飞行技能不难,难的是更新飞行员的组训观念、教学理念。
观念之变的威力很快显现出来——
今年4月,一场“师徒对决”在该旅上演。万米高空,刘涛驾驶战斗机突然一个“大回头”,瞬间摆脱师父赵建平的“咬尾”,化被动为主动,赢得了此次一对一空战对抗。
对于这场胜利,刘涛深有感触地说:“与其说是我赢了,不如说是战斗机改装教学中的组训新思想赢了。”
以往刘涛飞教练机带学员时,通常是一步一动、按部就班,强调要保持数据。改装战斗机过程中,赵建平在示范教学中反复向他强调,要将重心放在抢占空中态势上。完成改装后,刘涛实现了飞行技能提升,也完成了从“保持数据”到“感知态势”的实战观念转变。
这种实战观念也体现在飞行训练的每个细节中。前来接受改装训练的新学员赵国锋发现,飞行准备时,除了头盔和飞行服,每个人腰间都多了一把手枪,逢飞必带,教练员和学员每人必配。
这个旅还紧贴实战大胆进行组训模式创新。他们根据该型战斗机飞行性能特点,修改机场使用细则,最大限度提高场次和空间利用率;采取集中模拟训练、分批次开飞、梯次进入夜航的新方法,解决飞机数量与师资力量不足的矛盾……
改装两年多,该旅创新了30多种教学法,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单位实际特点的改装飞行训练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