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西安2月9日电 (杨苗本、记者安普忠、特约记者吕炳宏)记者今天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获悉,春节前夕,该中心对在轨运行的52颗北斗导航卫星进行了逐个“体检”,确保北斗导航星座春节期间能够平稳运行、提供精准服务。

此次“体检”是自去年6月30日北斗三号“收官之星”完成定点后,该中心对北斗二号、北斗三号导航星座运行状况的第一次全面排查。他们借助自主研发的卫星健康评估系统,通过调取并检查分析去年7月1日0时至12月31日24时之间所有北斗卫星重点参数指标、工作模式、测控事件等实际运行情况,对北斗导航星座运行状态进行了评估,为确保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持。
“卫星上天后,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它们也像人一样,有时会出现‘小病小痛’,甚至有的还有‘慢性病’,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定期‘体检’来实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该中心航天器长期管理部工程师吕朋亮形象地介绍道,“尤其对于北斗这类对整星状态要求特别高的导航卫星,任何故障都可能影响导航精度。只有让卫星时刻保持良好工作状态,才能更好地为人们提供服务。”

走进导航卫星管理机房,52颗在轨运行北斗卫星的运行状态、运行轨道、遥测参数等信息清晰可见。“目前服役时间最长的北斗卫星是2010年1月17日发射的北斗二号GEO-1卫星。”高级工程师罗春艳边调取卫星信息边介绍说,“我们针对卫星平台以及载荷零部件老化等现实情况,为超寿卫星制定了个性化体检、诊断方案,使这颗设计寿命只有8年的卫星在超期服役3年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良好工况,成为一颗名副其实的‘老寿星’。”

据悉,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开通服务半年多来,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融入国家核心基础设施,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北斗导航卫星测控管理单位,该中心按照“分析需求、确定指标、构建体系、形成机制”的工作思路,实现了对北斗卫星在轨实时运行状态的精准掌握。他们从总体设计协调、状态实时监测、精稳提升建设等多方面,持续推动北斗导航卫星运行管理能力的稳步提升,为北斗导航系统在轨精稳运行提供强大测控保障。

春节期间,该中心将继续实行24小时全天候值班管理模式,守护好所有“中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