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军区锦州第一干休所举办“抗战英雄故事会”主题展览——
铭记抗战老兵的烽火故事
■徐子宁 中国国防报记者 范奇飞
“快走,去操场听故事!”下午活动课时间,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士英小学操场上热闹非凡。近日,辽宁省军区锦州第一干休所策划组织的“抗战英雄故事会”主题展览走进该校,为学生们带来一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
“本次展览已持续3个月,最初在干休所营区内展出,主要面向工作人员和老干部家属。”干休所领导介绍,“国庆假期一过,我们就带着展览走出营区,走进校园、企业和社区,面向中小学师生、企事业单位职工及社区群众开放,反响热烈。”
为确保展览内容真实生动、富有感染力,活动筹备期间,干休所工作人员深入挖掘红色资源,通过系统整理老干部档案、精心制作展板、广泛收集老物件等方式,全面梳理5位老干部在抗战时期的英勇事迹和感人故事。
在“爆破大王”王同德的事迹展区,一件打满补丁的旧军装静静悬挂,几枚勋章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几名学生小声议论:“这军装怎么这么多洞?”“这是战斗留下的印记。”讲解员耐心回答。
“敌人躲在坚固的碉堡里,用机枪疯狂扫射。时任排长的王同德,带着炸药包一寸一寸往前挪。”讲解员为学生们详细讲解战斗过程,“他把炸药包塞进城墙缺口,‘轰’的一声,城墙塌了!咱们的部队冲了进去!”学生们听了,纷纷拍手称赞。
不远处,秦志和的故事更加惊心动魄。“你们知道吗?秦志和肠子都流出来了,还在继续战斗。”讲解员的一句话,让围观的学生瞬间肃然。
“那他……活下来了吗?”一个女孩小声问。“活下来了!在缺医少药的山沟里,他和发烧、肿胀战斗了3个多月,伤还没好利索,就吵着要归队。战友劝他好好休养,他说——”讲解员顿了顿,模仿着老英雄当年的口吻,“‘我得赶紧去战斗,早点把鬼子赶走!’”
“这样的故事,刻骨铭心。”学校德育负责人李孟龙感慨道。展览中,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学生们:苗继宗因亲人被害投身革命,在反扫荡中率队巧布疑兵、屡破敌军进攻,成为威震敌胆的武工队长;卫生员开秀为掩护运输队,单枪匹马、以身诱敌,虽多处负伤仍坚持完成任务;用土地雷炸桥、以鞭炮声吓退日军的丁子波后来加入八路军,屡立战功……
干休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故事中的英雄已相继离世,但他们的精神永存。下一步,该干休所将持续创新展陈内容和形式,扩大展陈覆盖面,让英雄事迹深入人心,让红色基因永续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