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册里烈士上战场前的笑脸,封存着多少感动与震撼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陈典宏 宋邦稳 冯强责任编辑:姬彩红
2020-04-09 03:11

“对我来说,他们是谁不重要,只要知道他们是烈士的家人和战友就够了”

严芝云家的客厅正中央,一幅数千人的大合影格外醒目。

“我是里面唯一一位既不是老兵,也不是烈属,更不是党政军领导的人!”严芝云指着照片介绍。言语中满是自豪,仿佛这张老兵和烈士家属的千人大合影是一本至高无上的荣誉证书。

这张照片是2011年拍下的。那年,全国各地的老兵和烈士家人齐聚凭祥这方热土,开展祭奠烈士活动。

那些天,协调陵园、联系吃住,带他们看边关风景、品特色小吃……严芝云跑前忙后的身影,感动了许许多多烈士家人和老兵。

和墙上的大合影一样,说起手机微信里的联系人,严芝云也满是成就感:1200多名好友里,大多是老兵和烈属,有的她都没见过。但他们都知道,边关有个“严二姐”,到了凭祥先找她。

“对我来说,他们是谁不重要,只要知道他们是烈士的家人和战友就够了。”严芝云说,“他们的亲人长眠在边关,他们来了需要有个带路的人。”

当年,严芝云出嫁后,生活过得平静而幸福:每天相夫教子,闲暇之余做点边贸生意,一家人其乐融融。她说:“与那些牺牲的英烈相比,我很知足。”

有人说,只有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见过流血牺牲,才会更加明白和平的可贵。

当真正走近烈士、走到烈士家人中间,严芝云真切感受到,烈士牺牲带给亲人的悲伤有多大;当凝视烈士的墓碑、享受眼前的和平时光,她才更深刻体悟到,烈士牺牲带来的价值有多大。

很多次夜入梦乡,严芝云都梦见当年那些青春洋溢的笑脸。这让她萌发了“一定要为烈士做点什么”的想法。

“善待烈士的亲人,就是对烈士最好的告慰。”严芝云决定以另一种方式纪念英烈:当好烈士家属和战友的联络员。

“他们远道而来,人生地不熟,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就让我尽点地主之谊吧。”严芝云说。

1995年清明节前夕,陈许生等4名老兵从湖南不远千里前来边境祭扫烈士。

尽管凭祥不大,但4个人兜兜转转了两天,却没能找到战友的墓碑。站在曾经战斗过的热土上,望着熟悉却又陌生的“第二故乡”,他们怅然若失。无奈之下,他们想到了“严二姐”。

接到陈许生打来的电话,严芝云放下手头的事,带着他们去了分布在市里不同地方的3个烈士陵园。

从一个陵园到另一个陵园,从一块墓碑到另一块墓碑……终于找到牺牲战友的墓碑时,4名老兵似乎少了一份忧伤,多了一份久别重逢的欣慰。

“老兵想见已故的战友,烈士的家人又何尝不想念久别的亲人?不能寒了他们的心,让生死两隔的人们再留下遗憾。”从此,严芝云的电话成了热线电话,被烈士家人和老兵反复拨打。

慢慢地,联系的人越来越多,来的人越来越多,严芝云忙得整天不着家。

实在忙不过来,她就动员丈夫黄保强:“当年,他们年纪轻轻在这里保卫边境,有些人把命都留在这里了,如今他们的家人和战友千里万里来祭奠,我们不能寒了他们的心。”

严芝云说得真切,说得动容。通情达理的丈夫,成为她背后的依靠。她忙着给老兵和烈属联络祭扫,丈夫成为她的“专职司机”,尽心尽力支持她。

一次,几名老兵到处寻找一位当年在猫耳洞里帮他们洗衣服、做饭的肖阿姨。老兵们说,肖阿姨是他们的恩人,很想再见见她。严芝云夫妻俩历时3年,终于为老兵们找到了他们的恩人肖阿姨。

2014年清明节,几名南昌籍老兵来到凭祥,祭扫完牺牲战友后对严芝云说:“严二姐,我们想去老连队看看,能帮我们找找老连队在哪吗?”

那是他们退伍回乡后第一次回到广西边防,可当年的老连队已几经改编移防。

“无论如何,也要圆老兵们这个心愿!”严芝云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他们的老连队,然后带着他们一起前往。

走进阔别几十年的老连队,几名年近花甲的老兵百感交集、老泪纵横,严芝云也跟着流下热泪。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