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变的是周边建筑,不变的是这个航保老兵的初心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李维 邓家金责任编辑:姬彩红
2020-04-10 03:19

遇到人生路上的“台风”时,他像一个水手

穿梭在码头和军舰之间,杨国忠那辆涂刷过好几种漆的二手单车不知不觉已经换了十几根链条。时间就随着自行车轮不断前行,伴随着链条周而复始的嘎吱声,一晃24年过去了。

2015年10月初,“彩虹”超强台风突袭湛江,工厂一片狼藉。正抱着电锯切断大树的杨国忠没有想到,他的身体也将迎来一场“超强台风”。

“杨总!杨总!”杨国忠身边的战友呼喊着冲了过去。掉在地上的电锯还在高速震动,每次跑3000米比一般年青人还快的杨国忠却突然脸色苍白、喘着粗气躺在了地上。

“赶紧送医院啊!”

“路都被树拦住了,车根本出不去!”

在战友们焦急的呼喊中,杨国忠缓缓地回过神来,摆了摆手,尝试着站了起来。他弹了弹身上的树叶,挤出微笑说:“没事的,就是感冒了昨夜没休息好而已,你们忙你们的。”

其实这场身体的“台风”早有预警,杨国忠已经便秘便血了半年,近期还罕见地连续发烧了十几天。但杨国忠没敢转身,他眼前不仅有倒塌的房屋和树木,还有到了关键阶段的6S管理模式建设、马上就要开始的某项目评审会……

等到几件“大事”办完,工厂发展再入新轨道,刚从武汉参加完评审会的杨国忠自己的人生却不得不停下了脚步。

杨国忠与同事检修设备。 顾桥红摄

2015年11月23日,一张直肠癌三期的诊断书静静地摆放在杨国忠的面前。

沉默十几分钟后,杨国忠开口了:“医生,我能不能不做手术,手头上还有不少工作!”

“都这时候了还想着工作?你想一想自己的生命,想一想自己的家庭!”医生的话语让杨国忠再度陷入沉默……

47岁,正值人生和事业的黄金期,杨国忠的人生却已经拉开了与死神决战的大幕。

手术前的一夜,杨国忠失眠了。破晓后的第一缕阳光将窗外天空照得微亮,那一刻,他埋在心里的想法像土里的种子一样生出了嫩芽。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点亮屏幕,杨国忠更改了自己的微信签名。

2016年2月25日,杨国忠进行了第一次手术,因癌症病灶距肛门只有2.5厘米,实施的是直肠根治术并保肛和回肠造瘘术,术后进行了半年的放化疗。同年9月23日,进行了第二次手术,关闭造瘘回纳手术。

“手术很成功,但后遗症可能会很严重!家属要做一些准备……”

杨国忠慢慢体会到了医生这句话里的沉重:肛门无法正常闭合和张开;术后那5个月,每天大便次数至少几十次;肛门长期水肿溃疡和开裂……

从穿成人纸尿裤到垫妇婴卫生巾,再到长期内裤垫五层纸巾,杨国忠身心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2016年11月,刚结束第二次手术的杨国忠强忍身体不适,穿着纸尿裤奔赴千里之外,前往宁波参加海军某评审会,连续奋战5个昼夜,圆满完成任务。

回家后,杨国忠心想“都能参会了,那上班应该也能行。”于是,没过多久航保厂就又出现了他熟悉的身影。

正当杨国忠整装待发之际,命运再次展现了它无情的一面。2017年8月底,又一张诊断书挡在了他的人生路上——肿瘤肺转移。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上手术台前,他第二次改了自己的微信签名。

这次手术并不太成功,左上肺切除后,杨国忠发生了很严重的气胸、液胸,一直胸闷气短,术后一个月又回到医院住院抽肺部积液。更让亲人们担心的是,医院在肺部打了多个引流孔,连续抽了36天积液后,杨国忠说话的气力越来越弱了,体重下降到不足90斤,血压舒张压收缩压只有常人的一半,心率却一直在120以上……

“生命的长度有限,可军人的使命宽度广阔无限!哪怕就剩下半个月、半年、一年,我也要抬着头;就算倒,也要倒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2017年10月18日,正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日子。这天,杨国忠毅然决然放弃化疗,出院回家。他的微信签名也随后改成了:“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在遇到人生路上的“台风”时,他像一个勇敢的水手,屹立在风雨之中。

一份看似“平淡”的简历

当记者听到切除左上肺的杨国忠十个月后再次回到岗位上时,脑海里闪现出他当年骑着单车在军港穿梭的画面。如今,他的身体就像那辆修修补补的二手单车,可纵使人生的道路山高水长,他仍然保持着向前的姿态,百折不回。

杨国忠与同事研讨设备图纸。

坚强、不屈、无私、奉献……当这些字眼汇聚在杨国忠身上,他却说自己的事迹很平凡;维修、科研、攻关、育才……在残酷的命运里不懈奋斗,他却说自己的简历很“平淡”:

车间助理工程师、车间副主任、器材科科长……2001年,历经数次破格提拔,不到33岁的杨国忠,成了海军同类型保障单位中最年轻的总工程师;

2002年,杨国忠团队创新解决了某型潜艇技术难题,受到专家院士一致好评。

2014年,杨国忠团队历时3年设计出的某型舰用导航设备,打破了地方工业部门保持的纪录,成为全海军航保专业领域唯一一家通过竞争性验收的军工厂。

2016年,某型引进装备即将过保修期,工厂从来没接触过。杨国忠拖着病体跑到舰上现场攻关,测绘图纸、对照参考、分析研究、误差调试,为了不让自己老跑厕所耽误时间,他干脆挂着引流袋坚持工作。

29年里,他主持完成建立了2个海军级维修保障中心和18条航保装备修理线、主持研制多型导航装备装舰使用,获得5个军队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经他手维修的装备不计其数……

29年来,杨国忠用工资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数次委托湛江市共青团给困难家庭捐款……

29年了,他们家一辆二手小汽车开了10年、老家的长辈住着几十年不变的瓦房……

一份简历记录不了全部的过往,却承载着穿透时空的力量。当我们真正遇到杨国忠这样默默耕耘、负重前行的军工人时就会明白:

他们把一生献给了国防,虽然没有英雄的称谓,却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这样的一生,即使是用一份不带感情的个人简历去讲述,也足以让我们潸然泪下,叹一声“不负韶华”!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