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集团军某团:效能重复的革新项目一律叫停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杜康 何其宗责任编辑:张硕
2015-06-06 02:18

第31集团军某团规范基层自主技术革新活动

效能重复的革新项目一律叫停

本报讯 记者杜康、通讯员何其宗报道:这几天,本准备“火”一把的第31集团军某团坦克二营营长郑坤斌被浇了一盆冷水:上任营长后,他带着几名技术骨干闭门研究数星期,决定开展“热像仪训练靶”和“热像仪校正靶”两项技术革新。没曾想,革新计划上报团业务部门审核,却没有给予立项。

以往,基层官兵开展自主攻关革新,机关都会给予人力物力支持,为何郑营长牵头的革新项目遭了冷遇?团领导这样解释,“热像仪训练靶”和“热像仪校正靶”从技术上讲值得攻关研究,但团里早已有与其功能相近的辅助器材,且已在训练中应用。重复开展功能近似的器材革新,是对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今年以来,我们共叫停了12项类似的重复革新项目。”团保障处处长郑三东介绍说,他们在调研中发现:有的营连要求人人参与搞革新,结果大多数革新成果科技含量不高;有的营连只重数量,革新的器材大同小异;有的营连换一任主官就革新一次器材,致使往年成果被束之高阁。

“每换一次辅助器材,就意味着要有新的组训方法与之相适应。”坦克四连上士李占告诉记者,入伍10多年来,连队仅夜间射击训练用的靶架就更换了4次,且目标显示原理各不相同,寻找目标的方法和技巧也不一样。更换器材后,需要官兵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适应新器材、归纳总结新的训练方法,因此造成训练资源和训练时间的浪费。

“自行其是的重复革新,也容易导致后续保障出现断层。”团作训股股长钱锋说,不少单位使用的是自己研制的辅助器材,大多没有量产,平时训练尚可,在战时一旦大面积损坏,将难以及时补充。

为此,该团注重从顶层设计入手,要求基层自主革新前,必须先报机关业务部门审核。对以往革新成果,性能稳定、适用性好的经技术鉴定后形成制式器材进行普及推广。他们还定期召开攻关革新经验交流会,组织革新成果展示和观摩,让大家互通有无,资源共享。

短评

提高科研对战斗力的贡献率

■秦 超

“天道酬勤,功不唐捐”,意思是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的努力不会泡汤、不会浪费。同时,我们也要坚持“功力不可唐捐”,防止盲目用功,做无用之功。

时下,很多基层官兵聚焦未来作战需求,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催生出一大批技术革新成果。然而,由于一些单位开展技术革新喜欢唱“独角戏”,只知埋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导致有的仅凭热情搞盲目建设,所谓革新成果并无多少科技含量;有的立项课题别的单位早已研深吃透,以致重复劳动,造成人力和资源的浪费。

有时候,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加强技术革新,提高科研对战斗力的贡献率,应当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继承与创新、眼前与长远等方面的关系,建立完善的课题审核机制,做到没有推广前景的不立项、脱离战场需求的不立项,避免研用脱节,提高官兵自主革新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解放军报》2015年06月06日 05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