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练为看”到“练为战”,一字之差如何改写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特约记者 陈云 吴科儒 特约通讯员 赖文湧责任编辑:张硕
2015-06-23 04:06

不怕栽跟头:训练缩手缩脚怕出事,未来怎能打得赢?

西北大漠,该旅的一次野外演训让人提心吊胆——自从某型无人机配发到单位,从未飞过这么远,也从未在如此强的风力下飞过。

“嗖”的一声巨响,无人机腾空而起,迅速对方圆百余平方公里内的目标实施侦察,战场态势在群指挥所内一览无遗。作战数据、目标方位、敌情分析……各种侦打方案源源不断传输至炮阵地。

这一飞,打破了旅里的多项训练纪录;也打破了官兵头脑中的“安全标准”。

“这都是卸包袱卸出来的战斗力!”该旅领导告诉记者:在过去,想这样痛快一“飞”谈何容易。炮兵实弹射击,专挑阳光明媚天候;轻武器射击,换人不换枪;火箭炮夜间训练,为了保安全开灯驾驶……

训练缩手缩脚怕出事,未来怎能打得赢?在战斗力标准大讨论中,官兵们通过一次次思想交锋不断廓清心中迷雾:安全是训出来的,不是保出来的,从难从严是在更高层次上促安全。不按实战要求抓训练,是对未来战争和官兵生命的严重不负责任,才是最大的不安全。

去年,一次实弹射击中,一门基准炮试射3次才修正成功,其中第二发炮弹还偏离了目标区,这让不少官兵至今想来都后怕。而今年,旅党委又作出一个大胆决定,实射不经试射,直接效力射。

这么打实弹就不怕跑出“安全界”?记者从阵地一路问到指挥所,从列兵炮手问到大校指挥员,答案惊人相似:真打,下降的是“安全界”,提升的是战斗力;不敢打,提高的是“安全度”,降低的却是战斗力。上士班长黄桂领对记者说:“只要平时本领练精了,就不会前怕狼后怕虎。基准炮这个‘头衔’,叫了这么多年早该换了!”

演练取消了试射,到底效果如何?伴随着大山深处的阵阵轰鸣,该旅21个波次的营连齐射,100%覆盖目标!

(《解放军报》2015年06月23日 05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