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军区千名校尉军官下连当兵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何泽 刘玥 李帮宏责任编辑:康哲
2016-02-18 02:01

一块砥砺作风的磨刀石

形象好,才能树威信

“走,到最冷的地方当兵!”1月16日下午,大庆军分区政委王川带12名干部,来到驻漠河某边防团四连。撂下背包,他就戴上列兵军衔加入巡逻组,徒步向3千米外的汉道口进发。

没走多久,巡逻队伍就被一道雪岭拦住去路。“手牵手一起走!”有过边防经验的王川建议官兵们手拉着手,缓慢蹚过雪岭。

又走了半个钟头,只见一条约10米宽的冰河横亘前方。王川取下战备镐,在冰面凿出一个个小坑,让大家踩着小坑小心翼翼往前走。他边开路边传授经验:“这样既能防止摔倒,又可避免掉入冰河。”

狂风肆虐,白毛风直往脖子里灌。趴在雪窝里,感觉脚趾像被铁钳夹了似的生疼。当兵干部陈磊刚要起身活动,就被王川摁住了:“当兵就要吃得起苦,就得练就过硬作风。”

“风凛凛、雪寒寒,风雪巡逻在祖国最前沿……”傍晚时分,官兵唱着豪迈军歌返回。此后,战士们对他高看一眼:王政委素质高,形象好,是咱学习的榜样。而王川却说,当兵是砥砺作风最好的磨刀石,也是领导干部树威立信的最好平台。

在冰封雪裹的北疆大地,记者看到,某预备役高炮团政委张海峰变身“作战数据采集员”,摸清了数十种装备在极寒条件下的运行数据;农垦总局军事部政委张秀军参训中全程运用边防信息化系统,检验系统在复杂环境下动中通、扰中通的能力;省军区机关12名女干部操作新型摩托雪橇,边学边练,个个练就成“雪地飞狐”……

在边防当兵锻炼,千余名校尉军官们勇于挑战严寒,更多了几分自信与从容。

当兵感言

【省军区后勤部卫生处处长谢广伟】重走巡逻路,再住战斗班,让我深有感悟:边防是忠诚,身居边陲、心系祖国;边防是奉献,爱军精武、奋发有为;边防是责任,使命比天高、责任重如山。走近边防接受风雪洗礼,既是个人成长的难得机遇,更是重整行囊再出发的过程,让我积累了宝贵经验,受到精神的震撼。

【农垦总局军事部政治部干事康术臣】到边防当兵锻炼,是重回炉、再淬火,看到的是“龙虎榜”,体悟到了“戍边情”,品味到了“正气歌”,连队党建坚实、真情涌动,官兵吃苦耐劳、勇创一流,人人嗷嗷叫、作风响当当,让我暖流翻滚,倍加珍惜。它让我懂得,对基层捧出一颗心,官兵就会报以一腔血。

【绥化市北林区人武部部长李向阳】这次下连当兵活动,是弘扬传统、改进作风、增进感情的重要途径,也是丰富基层经历、接受磨炼砥砺的难得机会。基层是大课堂,官兵是好老师,下连当兵,就是要虚心拜官兵为师,从基层汲取智慧和正能量,通过基层这面镜反思自身,端正工作作风,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强军实践中去。

接地气,迎考更有底气

■王炳跃

随着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大幕拉开,省军区部队实行集体转隶。新的形势对党委机关干部的能力素质和思想作风提出更高的要求。黑龙江省军区选在天气最寒冷、部队勤训任务最繁重之时,安排省军区机关及直属队、内地军分区和预备役部队干部到边防一线连队当兵锻炼,就是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和军委“下连当兵、蹲连住班”的规定要求,通过刮起“思想风暴”,使机关干部以一流的状态和一流的作风面对改革,积极投身改革。

尝“苦”转作风。当年,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带头下连当兵,故事广为传颂。反观现在,过去那种领导干部与战士一起住大通铺、吃大锅饭,一起扎着腰带摸爬滚打、站岗放哨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一些单位有所淡化弱化。这次当兵的同志多数没有边防工作经历,虽然边防连队的软硬件建设相较过去大大改善,但艰苦的自然环境、严寒的气候条件、紧张的工作节奏仍一如既往。把大家放到艰苦严寒地区学习历练,必将得到办公室里永远接触不到的体验和收获。

查“短”促建设。俗话说得好,本领要向高处提,根子须往下面扎。有人讲,蹲一次点就像充一次电,掌握大量鲜活的第一手情况;基层是头脑风暴的风力之源,就像醒了一次脑,找到抓落实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就像洗了一次澡,洗掉身上的官气、暮气和骄气;就像照了一次镜,只有零距离走近基层,才能从官兵的呼声、意见甚至牢骚中反思机关工作的不足,进而加以研究改进。

明“责”迎大考。面对更重的任务、更高的标准的实际,如何更好地履职尽责,怎样面对进退去留,对每名同志的心态和能力都是最直接的现实考验。下连当兵,就是深化军队改革教育的重要形式和载体,使广大干部通过感受和学习边防官兵热爱祖国、扎根边防的政治责任,爬冰卧雪、奉献边防的敬业精神,力争上游、服务边防的争先意识,通过比对内地大城市的安逸和边境小村屯的艰苦,回想“兵之初”、重温“兵之情”、砥砺“兵之志”,以更清醒的思想觉悟、更充足的心理准备、更振奋的精神状态,迎接好这场改革大考。

(作者王炳跃系黑龙江省军区政治委员)

(《解放军报》2016年02月18日 09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