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我“电子蓝军” 干扰同时假冒红方下命令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王薇  陈雷  周远责任编辑:张硕
2016-04-19 02:09

不仅要有优于人的剑,更要有胜人的剑法

“命你部原地待命,做好对空警戒,发现情况及时上报!”去年7月,“火力-2015·山丹”演习在河西走廊拉开序幕。无线电波里一份命令传出后,胜负的天平开始出现倾斜。

红方一个防空营接到命令后,立即放弃到指定地域集结的计划,转而就地组织防御。“怎么少了防空营?”眼看集结时间临近,部队依旧没有按原计划到位,红方指挥员正在疑惑,蓝方战机抓住红方防空漏洞,果断实施了低空突袭。

原来,基地“电子蓝军”部队在演习中破解了红方的通信密码,随即采取了“扰骗结合”战术:一方面组织力量对红方指挥所实施强电磁干扰,一方面组织力量冒充红方指挥员,向红方作战群队下达假命令,没费多大力气就达成了作战意图。

剑优于人,剑法更要胜人。该基地党委认为,无形空间的较量不仅需要先进的装备手段,更离不开高超的战略战术。他们在组织科研创新的同时,还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指导基地创新电子对抗训法战法,并注重做好实践运用。

“电子蓝军”部队技术组组长韩新文多次参加演习,对以往演习中运用的灵活战法如数家珍:

信息佯攻、浑水摸鱼、群狼战术……在变幻莫测的无形空间,“电子蓝军”部队招招出奇,逼着对手在险局、危局中探寻应对之策,创新训法战法。

一次对抗演习中,“电子蓝军”部队重点对红方左翼实施电磁压制。看到似曾相识的战法,红方指挥员沉着冷静,命令部队做好各个方向对空观察,并不忘“留一手”:派出精干力量做好右翼方向的对空观察。果不其然,蓝方在电磁压制后突袭右翼,准备打红方个措手不及。

结果,红方早有准备,蓝方战机远程突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演习结束时,导演部对实施精彩对抗的红蓝双方都给出了“总评优秀”的评价。

让无形空间的对抗显形,无论输赢都有价值

“是对方战场配置不贴近实战,才导致我们没有干扰成功。”2015年10月,某旅与基地“电子蓝军”部队进行了一次对抗。对抗失利后,该旅指挥员并不服气,找到导演部理论。

与传统演习场上面对面的厮杀、硬碰硬的较量不同,红蓝双方的电磁对抗看不见、摸不着,裁决起来如果缺乏权威依据,参演双方很容易对演习结果产生不同意见。

“从干扰的频率和强度分析,你们的装备有几个功能模块没有使用。”“电子蓝军”部队部队长丁兆忠,通过数据回放的方式,向参演的红方官兵复盘对抗开始后,蓝方通信节点所在位置、采取的电磁干扰规避方法以及红方在实施电磁干扰中存在的优长不足,甚至细化到天线如何调整等具体操作细节。

让无形空间对抗显形,输赢才有收获。作为红方的某旅顿时服了气。在随后的数场对抗中,该旅电磁干扰能力明显增强。

翔实数据的背后是基地官兵的辛勤付出。他们依托所属某作战实验室,在军内率先建立了电子对抗评估机制:对抗过程中采集音频、视频、通信信号等数据信息,对抗结束后汇总到训练数据评估中心,通过专门的算法推算出参演双方的干扰和抗干扰能力,以及各个时段电磁对抗方案的优缺点。

“该型升空平台有电子拦阻功能。”2010年8月,基地“电子蓝军”部队在与某部进行长达两个月的对抗后,对训练数据进行了深入挖掘,不仅得出了独家结论,还给出拦截物飞行高度和相对应干扰范围等预测数据。

原来,这种升空平台定型早,各单位操作使用已经相对成熟,只因为说明书里没有标注,导致其电子拦阻功能从来没有被使用。面对将信将疑的受训部队官兵,他们组织了实际干扰测验,预测数据也得到了一一印证。

“利用几个数据,就发挥了老旧装备的一项重要功能,太厉害了!”受训部队官兵看到测验结果欢欣鼓舞。

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这次对抗结束后,他们还通过数据分析向受训部队赠送了《最佳干扰样式表》和《最佳抗干扰措施表》,方便其今后参照组织强化训练和拓展训练。

(《解放军报》2016年04月19日 05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