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指挥体制改革一年来,军队组织架构发生历史性变革,撬动部队的一岗一职、一兵一卒向着“能打仗、打胜仗”聚焦与转型。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刊发文章《一名陆军后勤助理的转型“蛙跳”》,本文主人公鄢灿文在改革大潮中经历了人生的重大转折,为我们观察改革、思考改革提供了一个视角和样本。

解放军报原文:
小小写字板见证改革大浪潮——
一名陆军后勤助理的转型“蛙跳”
■彭 田 本报特约记者 欧阳治民
“实在不行再回来嘛!”
2016年1月9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身高1米84的鄢灿文伸着脖子,目光越过一个个旅客的头顶,看到安检门外的妻子在向他挥手,远远对着他喊。
鄢灿文又一次挥手和妻子告别。转身走向登机口时,他心里泛起一缕忧伤。
作为原成都军区联勤部军交运输部的一名副营职助理员,鄢灿文头一天接到分流通知,次日就要到南宁报到。他的新岗位,是南部战区陆军后勤部运输投送处助理员。
透过舷窗,鄢灿文看到成都渐行渐远。那里,有他熟悉的亲人朋友,熟悉的军区大院。
“实在不行再回来嘛!”妻子的话,他一年之后依然字字难忘。
是的,家,是一个“实在不行便可回去的地方”。然而,他在大时代里亲历的这场大变革,如同一条奔涌前进的洪流,一路摧枯拉朽,一路激越澎湃。
鄢灿文的军旅轨迹,因改革而变。
他所从事的后勤工作,因改革而变。
他所在的这支军队,也因改革而变。
过去一年来所经历的变化,让他刻骨铭心。
变,无处不在,从灵魂到肌体。领导指挥体制改革一年来,军队组织架构发生历史性变革,撬动部队的一岗一职、一兵一卒向着“能打仗、打胜仗”聚焦与转型。鄢灿文在改革大潮中经历了人生的重大转折,为我们观察改革、思考改革提供了一个视角和样本。
一滴水里浓缩澎湃大潮,一个岗位见证军改春天。
追寻本文的主人公鄢灿文“我眼中的改革这一年”,我们感慨:“我”就是军改大潮中的“我们”。套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我”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我”的军队。“我”怎么样,军队便怎么样。“我”是什么,军队便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