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背囊”里藏着大隐患,你检查了吗?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胡春华 龚辉军 周俊谊 何兵兵 卢施灿责任编辑:张硕
2017-02-09 02:51

类型三

平时不重保养,战时全都抓瞎

“背囊的东西按标准整好了就不要动,更不要把里面的东西随随便便拿出来用。”这是七连班长、上士老刘对刚下连的新兵们常讲的一句话。

曾几何时,他下连那会儿,老班长也是这样教他的。背囊里的东西,除了出去驻训,其余时间是用来应付上级检查的,没必要动。久而久之,背囊的各种功能逐渐弱化,在基层官兵眼中,它就是一个“道具”,一个装东西的口袋。

让老刘彻悟的是去年的一次演习。那天深夜,突然接到指令,要求红军预备指挥所立刻转移,当大家好不容易撤收完毕准备出发时,突然发现指挥通信的一个元件不见了。老刘急忙带领两名战士寻找。黑灯瞎火,当他们掏出背囊里的手电筒时,因为长期不用,电量早已流失殆尽;取出战备小包里的火柴,全都受潮点不着。

由此引起的连锁反应更可怕,当他们耗尽两个多小时找到通信元件时,部队已3次改变行动指令,而一无所知的他们,一头钻进了对手包围圈,当了俘虏。

谈起这事,刘班长仍很激动:“作为老兵,我没法给新兵交待,惨痛的教训就在眼前,这张脸好像被人抽了几下。我再也不能像老班长带我那样教新兵了。”如今的老刘,对“小背囊”特别在乎,特别留心,他会经常提醒他的新兵:背囊有没有破损的?干粮有没有过期的?火柴有没有受潮的?里边的东西有没有凑数的……

七连连长张侦庆要求更严厉,他随机抽查、不定期检查那一招,让全连官兵谁都不敢怠慢“小背囊”。检查完了他一定会大声吆喝一句:“小背囊”就是战斗装具,战斗装具就要保持战斗状态。

类型四

依据岗位和任务需求,带多带少有讲究

根据岗位和任务需求,“小背囊”最好可增可减,是这次大检查中基层官兵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

按照这个团以前的标准,大晴天,雨衣雨布照带不误,单日任务无需宿营的,也要带上单兵睡具,不管是出去驻训,拉练行军,还是执行任务,背囊物资始终一个标准。特别是炊事员、给养员,除同其他战士一样不少外,他们还要背上一整套炊具和部分给养物品。

一次演练中,部队紧急转移,由于炊事员负重过大,行动迟缓,结果暴露了目标……

“让背囊轻一点,再轻一点,轻到能满足任务所需最好。”这是大部分基层官兵的企盼。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