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这群兵咋回事?只看飞机不看坦克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责任编辑:张硕
2017-02-28 02:06

13年前刚建台时,黄伟就是第一任台长。他已累计保障安全飞行近20万小时,飞行保障优质场次率年年都是100%。

“这些年,大大小小的险情和故障,也碰到过不少,可哪次也没像今天这么棘手。”黄伟心里焦急。台里原本还有两个战友,不巧一个休假在家,另一个回团部领取装备物资,他只能硬着头皮自己上。加上又是遭雷击,故障点在哪儿、损坏程度如何、排故有没有危险、多久能排除……重重考验,让他有些喘不过气来。

“丁零零,丁零零……”急促的电话铃声让他心里又是一惊。电话是指挥塔台打来的,团长只有一个命令:“修!以最快速度修好设备,务必保证直升机平安落地!”

又是一阵闷雷炸响!灰色的天幕像是被撕开了一道口子,豆大的雨点急促地往房顶和屋外天线倾泻,噼里啪啦、叮叮当当地乱作一团。

豁出去了!黄伟一个箭步冲出房门。20多米高的发射架,他噌噌地往上爬。他一只手死死地拽住攀爬梯,另一只手逐个摸索导航机与发射架之间的转换枢纽,不到一米七的精瘦身体几乎都悬在了半空。

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发射架也有些摇摇欲坠。

“故障点在哪儿……”黄伟艰难地摸索着,突然感到手上一麻,一股电流让他打了个激灵。“就是这儿!”他一把扯下已经发黑的转换器,拽着天线就往机房跑。

转换器好比保险丝,电流过强会导致其自动烧毁,从而保护机器。此时,黄伟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换一个新的转换器,稳稳当当但耗时较长,因为发射架爬上爬下至少需要10分钟;要么把天线直接接到导航机上,设备立马就能运转,却要冒很大风险,如果再遭雷击,整个设备将被击穿损毁。

黄伟多么希望有个人能出出主意,哪怕只是搭把手也行。

“用信念为人生导航,用生命为战鹰导航!”猛一抬头,机房墙壁上两行鲜红的大字格外显眼。那是3年前团里特批他留队时,自己向组织表态的一句誓言。当时,军龄已满16年的黄伟,同样面临着两难抉择:要么轻轻松松退伍回老家工作;要么申请留队,晋升高级士官,继续扎根导航台。

“舍不得啊!”从下士到四级军士长,他把最好的青春都留在这里,连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的亲切和熟悉。休假在家,看不到战鹰飞过,听不到电码滴答,他常常整夜失眠,“打心眼里不想走”。

那些年,团里还从未有过导航专业晋升高级士官的先例。能否留下,谁都不敢打包票。那段时间,他整个人像丢了魂似的打不起精神来。

“专心干好你的本职工作,其他事情交给组织!”团长赵理准的话,让黄伟吃了颗定心丸。

半个月后命令下达,黄伟如愿晋升。他这才得知,团领导为了能保留住他,连续5次向上级业务部门打报告申请。每次想起这些,黄伟就眼眶发热。雨水和汗水混合在一起,他使劲儿抹了一把脸。

“呲啦啦,呲啦啦……”他刚把天线靠近导航机,就擦出了蓝色火花。受雷击影响,设备上面还带着静电。可他顾不上这么多了,还有好几架战鹰需要导航信号引导落地。只见他一只手带着绝缘手套,另一只手用电工钳牢牢夹住天线,一点点向导航机接口端靠近。一个、两个、三个……栓口螺丝一个个被拧上,每次零件与零件之间靠近,都是火花迸射。

重启,调制,发射信号……3分钟不到,导航机重新运转。

“滴滴答……”电码声重新传出。可黄伟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新的险情出现了。狂风肆虐下,用来固定天线的一根钢索“砰”的一声被风扯歪了,发射架顿时向一边倾斜。

来不及多想,黄伟再次冲了出去,死死拽住拇指粗的钢索,用尽全力把发射架扶正。不知什么时候,他的手被钢索磨破了,殷红的血顺着雨水向下淌……他忘记了疼痛,忘记了避让,心底只有一个声音:“让战鹰平安返航!”

等他处置完险情,蹒跚着返回到机房,瘫坐在地上。突然心头一凛:要是刚才一个雷击下来,不光导航机保不住,自己的命也得搭上。

这时铃声再次响起,传来塔台指挥员的声音:“直升机全部平安落地,可以关机!”

心声

保持冲锋姿态

■黄 伟

拼了命,也要让战鹰安全回家!小小的导航台,没有炮火和硝烟,却也是惊心动魄的“第二战场”。我在这里一次又一次地深情守望,时时刻刻保持冲锋姿态,就是为了能让战鹰平安返航。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