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伸阅读
从“金牌连长”到优秀指导员
■文 武
“啥?改当指导员?”2016年年初的一纸命令,我从连长一下子变成了指导员,别说战士们一时改不了口,就连我自己也有阵子没缓过神来。
我的军旅成长,从军事一路走起。当战士,夺第一、破纪录、立功提干,圆了军官梦;当连长,抓战备、严训练、固强补弱,连队连续两年拿到军事训练一级连、基层全面建设先进单位,个人也在旅、集团军组织的比武中夺得两次第一,成为旅里小有名气的“金牌连长”。
干得风生水起之时让我换岗,说实话不情愿。可战友们鼓励我说,文武、文武,能文能武。
换岗后一心想来个“开门红”,不料却弄了个“开门黑”。记得确定授课主题后,我跑到“指导员之家”翻书上网查相关资料,还请连队网络能手做了课件。授课前,我反复熟悉教案内容,准备来个脱稿授课,想一下子把战士们镇住。
带着自信,习惯了讲授操作流程和动作要领的我,一张嘴便找到状态,授课过程行云流水。可台下,战士们看起来一个个听不下去不耐烦的样子。授课结束后,几名战士小声嘀咕:“指导员讲课像当连长时讲教学法,一开口就是‘一定要’‘必须’,这又不是操作武器装备……”
冷静思考,我发现:上教育课没那么简单,指导员的工作并非想象中的“动动嘴”那么容易。
“搞教育不像讲授装备操作要领,你咋讲官兵就咋想。”与老指导员聊天,他一针见血地说:“教育要在官兵心里打下烙印,必须奔着现实问题和活思想去,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简单地提原则性要求、说结论性语言。”
找准钥匙好开锁。之后,我有机会就向身边的“老政工”请教,学习沟通技巧。抓训练有抓手,考核比武牵着走,而抓活思想只能潜下身子,一点一滴自己摸。我把谈心交心做到训练生活的每一处,建起了连队官兵思想动态电子档案。除此之外,我还尝试把政治工作向网络延伸,设立连队网络意见箱,创办“网络直播课堂”……
正当我渐渐适应新岗位时,一次本该按部就班的评选又给我泼了一盆“冷水”。
去年6月,部队野外驻训,半年工作总结不期而至。当时连长探亲休假、部队训练时间紧迫,考虑到“优秀共产党员”的评选并非半年总结的重点内容,我便将名额粗略分配,按自己的印象确定了人选。我心想,个人表现一目了然,在训练任务繁重情况下绕开繁琐程序、直接公示也无可厚非。
没想到,党支部3名支委很快找到我,要求开会后重新确定表彰人选。士官支委姜国辉直言不讳,不能简化程序违反规定,这样做有徇私情的嫌疑。支委的不留情面令我很尴尬,我接受了大家的批评,按程序重新组织评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开展政治工作没有想当然,不按程序办事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指导员的岗位没那么好干。”当天晚上,我在日记本上这样写道。
吃一堑长一智。身边的“老政工”提醒我,要想成为“党务通”,离不开几个“红本本”。于是,我认真学习《政治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军队支部工作条例》等,系统学习相关制度法规。遇问题查规定,有了难处多请教,年度党员发展、士官选取等敏感工作顺利完成。
去年底,作为新任指导员,我参加旅里政工比武,取得综合成绩第四名。干部军事大比武,作为政治工作干部,我取得2项第一,1项第二。大家都说,宝贵的连长任职经历优势凸显出来了。
回想一年来的换岗历程,困难不少,收获更多。这条路,我要坚定地走下去,努力做个能文能武的“文武官”。
(杨 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