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问卷"变脸"记:简单打打勾为啥不行了?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许必成 李康 蒋震责任编辑:张硕
2017-09-18 03:08

□调查研究的方式折射工作作风反映工作能力   □调查研究的结果关乎科学决策影响事业成败

调研实效:解决问题是标尺

——新疆军区某师探索精准调研的实践与思考

■李 康 蒋 震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许必成

某师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开展精细调研,摸清部队建设底数和官兵思想状况,为精准抓建基层提供有力支撑。图为该师机关干部训练间隙与战士们交谈,详细记录战士的意见建议。刘 永

“少数人”是哪些人?“做得不够”差在哪?“有待加强”该怎样加强——

“概略瞄准”式的调研报告为何屡见不鲜

新疆军区某师政治部张干事心里,有一块“伤疤”。也难怪他这么看重,在机关工作多年、一心想进步的他“栽了个大跟头”,成了被师领导点名批评的“反面教材”。

去年年初,该师派出工作组到所属某团几个多年未跨入先进行列的连队进行调研。张干事和几位机关同事按照过去调研的惯例,在基层连续搞了几天座谈和问卷调查,查阅连队各类登记、统计和会议记录,而后闭关一周,精心撰写了长达17页的调研报告。

他们信心满满地将调研报告上报。不料,师领导不仅没有肯定,反而严厉批评:“少数人”是哪些人?“做得不够”差在哪?“有待加强”该怎样加强?作出这样的调研结论,到底是因为工作态度不端正,还是工作能力有差距?

师领导的话重重地敲击在张干事和工作组几位同事的心上。他们深刻反思,连夜返回补充调研。

其实,类似这份调研报告中的模糊用语,在以往的总结讲评、工作汇报等材料中并不鲜见。记者在某团一份《年度军事训练总结》上看到,“少数同志手枪射击课目还不合格”“部分同志体能课目还有差距”以及“一些同志自主训练意识还不够”等语句赫然入目。

“过去,有的领导和机关人员在调研中浅尝辄止、走马观花,对基层情况若明若暗,作决策凭经验、拍脑袋、靠感觉,定方案笼而统之,抓工作大而化之。”新疆军区政治部领导对记者说。

今年3月,结合新疆军区开展的精准抓建试点,该师党委组织各级机关和领导干部围绕“问题出在哪,应该怎么改”进行大讨论,深挖根源,查摆问题。

该师领导结合大讨论的成果总结出三大原因:一是部分领导和机关人员思维理念陈旧、精准理念匮乏;二是工作作风漂浮,标准不高、用功不够、精力不集中;三是工作能力不够、方法不当,抓不到重点,察不出实情。

在精准抓建试点中,该师在新疆军区指导下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整改:通过教育讨论引导各级更新理念,强化精准意识、标准意识;完善抓建基层考评制度,督促各级改进工作作风;举办调查研究系列培训,提高各级领导和机关抓基层特别是精准掌握基层情况的能力。

如今,“变脸”的不仅仅是调查问卷。记者在该师一份《部队基础训练调研报告》上看到,报告材料正文后有不少附件,其中既有说明相关内容的表格、饼状图或柱状图,还有支撑调研结论的大量数据,以及解决突出问题的具体举措。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