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比武“波比”跳很难?请来地方教练竟有惊喜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康克 徐水桃责任编辑:张硕
2017-11-09 04:03

地方教练与第83集团军官兵一同研讨训练方法。闫荣琦 摄

嘴上喊着军民融合好,心里也知道管用,可为啥多数时候总是迈不出第一步——

“再等等”等出多少难题

“军地联合办训确实联出了效益,可这只能在国际比武、大项活动等特殊情况使用,很难实行普及。”已有17年兵龄的坦克技师、三级军士长谢元文说。

谢元文的一句叹息,道出了一个尴尬的现实:这些年,大家都看到了军民融合的好处,但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有的单位总是不愿迈出那一步,不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几年前,该旅驻地与某坦克修理厂相距不到20公里,由于各有“婆婆”,双方一直没有业务往来。该旅定点修保单位远在千里之外,每当装备需要技术维修,他们都要指派专人协调列车托运,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不说,有时还因维修周期长影响了正常训练。

一次演习出征之前,一辆坦克突发“心脏病”。由于是发动机故障,旅里一无维修授权,二无技术人才,一时间大家束手无策。情急之下,他们只能请示上级业务部门,破例请来驻地坦克修理厂技术人员,很快把战车修好。

无独有偶。聊起融合、共赢的话题时,排长王坚也有话要说。他上军校时,学校引进的实弹射击自动报靶系统,可在显示屏上清楚看到自己的射击环数、弹着点,并可依据系统对下一次射击及时进行修正,简单高效、方便快捷。

毕业到了部队,每次组织实弹射击,单位都要安排十余人负责保障验靶、糊靶纸、登记成绩。每轮射击结束,官兵还得跑到靶道处通过看靶子查看自己的射弹散布,流程繁琐,训练效果大打折扣。

多年过去,如此便捷高效的射击训练辅助系统在地方射击场馆已随处可见,为何迟迟没有运用到基层部队?有的解释说,这么多年部队射击训练都是这么搞的,再说新建一个训练场,还得重新研究立项,太麻烦,再等等。

“再等等”背后折射的是什么?记者在采访中了解,面对军民融合的大课题,有的单位心中各有自己的“小九九”:有的怕担责,第一个“吃螃蟹”有风险;有的怕丢脸,认为引进地方资源帮忙训练,侧面反映单位不会训、训不好;有的怕出乱子,觉得部队是“正规军”,地方是“野路子”,混在一块容易不伦不类……

这担心,那害怕,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缺乏担当的魄力、虚心的勇气、融合的智慧。最终,等来等去,“吃亏”的只有部队战斗力。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