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降雪,让本已回暖的北疆一线气温重回冰点。
常人眼中的一场雪,在边防军人眼中,却是练兵的好时机。
新年伊始,习主席向全军将士发布训令以来,在祖国边陲海岛一线,处处都有戍边将士锤炼硬功、砥砺血性的身影;全地形训练,全天候执勤,已成为边海空防官兵练兵备战的常态。
身处边防,使命重大。也许,我们无法预测,下一个战场在哪里。但事实证明,只有在练兵时排除形式主义的虚光,关闭危不施训的系统,杜绝看天气时令训练的习惯,才能真正读懂边关的敌情,练就守卫边关的真本领。
不久前,本报记者亲历了一次边防部队实战化训练,请看记者从北疆一线发回的报道。
——编 者
清明时节,兵发北疆雪野
■解放军报记者 刘建伟 通讯员 赵 雷 迟 博
边境有“三宝”
如何学会雪地藏身?

机步一营官兵善用雪洞隐蔽伪装。杨磊 摄
“怎么搞的,10分钟才挖一锹深?”
刚受领完伪装任务回来,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机步一营二连上士杭伟,看到班里的单兵卧姿射击掩体只挖出个“雏形”,不免心里着急。
“没那么难吧!”想到这儿,杭伟抡起战备镐,狠狠地往下刨去。
令杭伟没想到的是,一镐下去仅砸出一个“小坑”不说,镐把子还震得他虎口生疼。
杭伟是去年调整改革期间,从野战部队转隶到这个边防旅的。在老部队,他“啃硬骨头”是出了名的。这回,本以为入春后气温升高,冻土也会松软,可挖了几镐下去,也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
就在各小组官兵围着掩体一筹莫展之际,机步一营教导员李文敏送来了“锦囊妙计”。
李文敏指着远处雪地中露头的秸秆说:“实战条件下一分钟都不能等,冻土掩体不好挖,就要想办法给冻土加温!”
说罢,他又指向周边的几处雪包:“伪装也不能等,还得有第二方案!”
“在这边境一线,可以就地利用的战场资源,可真不少。”杭伟迅速命令全班战士兵分两路,一部分人去收集秸秆,准备在掩体预设位置点火加温;另一部分人赶往雪包附近,挖掘雪洞,随时准备进入伪装状态。
“边境作战有‘三宝’,秸秆、枯叶和稻草,迅速升温效果好……”眼看着秸秆烧完,李文敏再次抡起战备镐。
果然,镐头深深插进黑土里,他带领战士们很快完成了掩体构筑。
“迅速伪装,进入战位!”接到命令,只见各小组官兵有的迅速跃入掩体,还有部分人员进入雪洞隐蔽观察。
杭伟这才明白,雪洞既是“第二方案”,又是辅助前出观察的隐蔽“观察哨”!
李文敏说,对他这个刚调入边防部队的“新兵”来说,这次训练就是检验“野战+边防”训战模式的最佳契机。
他更加期待,“边境地域如何安全高效地机动支援”“野战生存如何借助边境资源”等问号,也能在这次演练中被拉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