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蓝军”胜“红军”败,一个注定载入我军军史的战报。“跨越-2014·朱日和”实兵对抗系列演习,组建仅3年的“蓝军”旅先后鏖战全军7支劲旅,打破我军对抗演习红胜蓝败的定势,掀起了全军大抓实战化练兵热潮。

第81集团军某旅组织装备建设现场会。韩一民 摄
这支初露锋芒的“蓝军”劲旅,从诞生时就担负着不同凡响的使命——充当全军陆军部队的“磨刀石”。
他们从渤海之滨移防千里之外的塞北大漠,在古战场重建硬盘、白手起家,开展极限训练和战法创新,一起步就瞄准实战发力。
面对建旅之初,模拟“蓝军”建设在我军尚处于一片空白的窘况,时任作训参谋的徐武韬说:“看得最多的是外军训练书籍,跑得最勤的是训练场,研得最深的是战法……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从未停止上下求索。”全旅官兵集智攻关,探索形成“技术基础训‘红军’、战术运用训‘蓝军’”的方法路子。
胜我才能过关,赢我才能打仗。“蓝军”旅领导这样告诫官兵:“红”要过硬,“蓝”必凶狠。这“凶狠”二字背后,包含着“蓝军”旅官兵多少心血!
一次演习中,侦察营副连长佘永林带领侦察小组深入敌后,饿了就吃压缩饼干,每天昼伏夜行。由于行动隐蔽,红方的坦克数次从佘永林的潜伏壕上碾过都未发觉。据佘永林事后回忆,红方坦克履带距他的头最近时只有20公分,他带领小组成员在超生理极限下连续潜伏108个小时,用及时准确的情报信息确保了作战决心的实现。
点滴促养成,从严助备战。4月初,该旅三连连长郁章龙查铺查哨,几个细节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每名官兵的床边都摆着作战靴,起身穿脱十分方便;衣柜上整齐放置着钢盔和携行具,方便随时整装披挂;每个床头柜里只放置背囊,紧急集合时拎起就可出门……采访时,郁章龙自豪地说:“如今,我们完成出动的速度比大纲要求快得多。”
瞄准胜战要求,夯实训练基础。他们科学组训把好“质量关”,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扎实推进按纲施训。结合使命任务,厘清全旅人员职责和能力标准,逐人制发《军事训练明白卡》,扭住训练计划拟制、训练课目落实、训练监察检查等关键环节,推开规范化、精细化训练。
为了更充分地磨砺“红军”,他们按照“我军骨子、对手样子、强敌影子”的标准加强全面建设,建立了“蓝军”研训中心,编写了“蓝军”训练与考核大纲,与军内外数十个研究部门建立了协作关系,力求为全军“假想敌”部队建设提供蓝本,为参演部队提供多面性对手、多样化态势、多变数行动。
近年来,“蓝军”旅圆满完成40余场实兵对抗演习,先后被表彰为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备战标兵单位”等。

恶劣天气下组织实弹射击。韩一民 摄
(文字:杨健 摄影:韩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