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打仗的“种子”在课堂找到了“土壤”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刘建伟 宋子洵 刘星楠责任编辑:于雅倩
2020-07-16 04:15

备战打仗的“种子”在课堂找到了“土壤”

——从北部战区陆军一场座谈会追问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解放军报记者 刘建伟 宋子洵 通讯员 刘星楠

第78集团军某合成旅结合练兵实际,创新教育方法,激发练兵热情。铁彦男摄

紧紧围绕中心、服务中心、保证中心,既是政治工作的重要原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生命力所在。长期和平环境,容易让有的教育者忽视甚至淡忘了这一根本目的,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偏离了方向、淡化了主题。

北部战区陆军思想政治教育座谈会上,连、营、旅、集团军和战区陆军五级教育骨干刀口向内,深刻反思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含战量”不够这一深层次问题,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回归本真,服务打仗,保障打赢。

新时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效,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教育也要防止“和平积弊”

一年上百次教育,与打仗相关的占到了近半数!

北部战区陆军思想政治教育座谈会上,某旅副政委苏富淼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某连队今年的教育计划中显示,各项教育共124次,其中战备教育、战斗精神教育和职能教育等与打仗相关的教育共57次。

“身为教育者,一定要增强备战打仗意识。”苏富淼介绍,过去他们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如今,他们通过调整教育设置和安排的方式,逐渐扭转了这种局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含战量。

军队由战而生,军人为战而练。军人只有打仗和准备打仗两种状态。习主席多次强调: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

苏富淼说,毫无疑问,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目的非常明确,可我们有的教育者总是“讲平时多、谈战时少”,导致了“训练中的教育”少、“枪声中的教育”少、备战打仗的教育少……

苏富淼的话,引发了大家共鸣:企业搞教育紧扣着生产,有的基层单位搞教育,为啥忘了战场?

对此,指导员刘耀东感受深刻。前不久,他们旅组织开展“和平积弊回头看”剖析自查活动。

为提升教育效果,刘耀东决定将课堂设在训练场,让官兵依托装备讲讲和平积弊的种种陋习。

按规定,教育日不允许动用装备。刘耀东安排官兵在前一天训练结束时将火炮调整到位。说来也巧,那天正赶上厂家来旅里更新装备数据。在厂家人员的快速操作下,连队一门门火炮完成数据更新后,按照顺序编队依次进场。

此时,上士刘环的指挥车因为数据较多还没有更新完毕。眼瞅其他车都已就位,刘耀东心里着急,便催着刘环拔掉了电源,将装备开到了指定位置“列队”。

活动开展得很顺利,教育收到了很好效果。然而,刘耀东再次联系厂家打算重新更新数据,却被告知技术人员因为行程原因,更新数据得等到一个星期之后。

由于数据只更新了一半,指挥车和其他装备无法组网,影响了接下来一个星期的训练。

对此,刘耀东心里很不是滋味:为搞一次教育活动无意之中影响了训练,这难道不是一种和平积弊吗?

为了破除和平积弊思想搞教育,自己却又不自觉做出了和平积弊的举动,问题的根源在哪儿?

刘耀东围绕这件事进行深刻反思:为了完成教育任务,却忽视了教育目的,这无异于舍本逐末。

有一句网络流行语叫“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如今基层有的单位搞教育好像也遇到了同样问题——因为太久没有打仗,个别人就忘记了政治教育的初衷与目的。

座谈会上,大家达成共识:新时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效,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