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只有自己绷紧打仗这根弦,抓教育才能紧扣中心不跑偏,才能聚焦打赢不跑题
——教育岗位就是战位,带兵打仗是教育者的本职和专业
“假如明天上战场,你会对亲人说什么?”
3年前,当这个问题第一次出现在某特战旅时任副连长刘鹏面前时,他盯着信纸,愣是没写出几个字来。
不止是刘鹏,在场的官兵也都觉得很突然,“几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为,大家都觉得战争离自己很远,觉得没什么需要写的。
时光荏苒。3年后,拆开当年的信,官兵们心里有了别样的滋味,备战打仗的意识日益浓厚。
该旅深入开展“从今天开始准备打仗”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官兵打仗意识。他们不仅在教育中增添了许多备战打仗的内容,还在每次训练前要求官兵反复提醒自己,把训练场当成战场。
渐渐地,思想政治教育充满了浓浓的战味。
心向战场的意识一旦在官兵的头脑中形成,每一名官兵心中都有了一个“准战场”。
平时休息时,官兵之间聊得最多的也是如何提高训练成绩,同样的训练课目放到战场上会有什么效果。
“年轻官兵没有谁会天生想打仗谋打仗,这根弦要靠教育来拧紧。”如今,已经当上指导员的刘鹏说,3年来官兵身上发生的变化原因有很多,但当年的那场思想政治教育课无疑是关键因素之一。
“让教育聚焦中心,就是引导官兵飞出战斗力。”座谈会上,某陆航旅的教导员朱晨说,有些单位政工领导对部队日常训练任务了解不够,教育时难免说不到点上。
朱晨的话引起第80集团军某旅政治工作部主任梅潇的关注。他们旅对政工干部的军事素质要求很高,平时训练中指导员经常接替连长指挥训练。“教育者只有自己绷紧打仗这根弦,抓教育才能紧扣中心不跑偏,才能聚焦打赢不跑题。”梅潇说。
“教育岗位就是战位,带兵打仗是教育者的本职和专业。”北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领导说,如今随着这一意识的深入人心,“战场教育”“战地动员”等已成为各级思想政治教育骨干探索和思考的高频词。
许多政工干部带头掀起“头脑风暴”,不当“和平官”,在教育中拒绝“和平套路”,树起了聚焦备战打仗的鲜明导向。
备战打仗的“种子”,在基层部队一堂堂教育课上找到了“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