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我们在战位报告丨新疆军区某师:永远做红军传人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宋明亮 陈小菁 吴敏 责任编辑:于雅倩
2021-01-11 01:20:28

新疆军区某师:永远做红军传人

■解放军报记者 宋明亮 陈小菁 吴 敏

要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习近平

摘下领花那一刻,中士吴银春哭了,泪水顺着红黑的脸庞缓缓滑落。

看到这一幕,团政委徐东波眼眶也发红了。

2020年10月1日,新疆军区某红军师师史馆前,吴银春等88名退伍老兵向军旗告别。

在这支英雄部队摸爬滚打多年,吴银春心中有太多不舍。8年前,吴银春当兵来到该红军师。入营第一课,指导员就把新兵们带进师史馆。

就在吴银春向军旗告别的同一天,也是在师史馆前,在“长攻善守”“勇猛顽强”两面功勋战旗下,班长郝行召郑重地为列兵阿布沙拉木戴上上等兵肩章。

下士郝行召,是吴银春带过的兵。

高高飘扬的战旗,见证了这一幕穿越时空的接续传承。

2019年国庆大阅兵,郝行召代表所在部队入选战旗方队,接受了习主席和全国人民的检阅。

“6支步枪建队伍,扶眉战役建奇功,血战兰州,剿匪甘南,挺进西藏,驻守新疆……”郝行召自豪地向新兵介绍部队的光荣历史。

新疆军区某红军师,是由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和领导的红军部队。这支英雄的部队南征北战,积淀形成了“对党忠诚、信念坚定,长攻善守、勇猛顽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热爱人民、甘于奉献”的精神。

2014年4月29日,习主席视察该红军师。师史馆中,习主席在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前驻足观看,语重心长地叮嘱部队领导,要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穿越战火硝烟,历经岁月变迁,红色基因始终流淌在该红军师官兵的血脉之中。

新疆军区某师合成团快速机动。刘 永摄

习主席驻足观看的照片中,有这样一个画面——

全副武装奔袭40公里,冲在前面的吴银春挥舞着战旗,在他身后,是一群浑身充满热血的男儿。

浓缩了该红军师88年风雨历程的师史馆,也凝聚着一代代官兵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共同价值归属。

“陕北闹红,边区屯田,从延安圣地到八百里秦川……”每天清晨,《红军师战歌》的铿锵旋律总是准时在该红军师营区响起。

强军先强心,铸剑先铸魂。自1932年建立以来,该红军师转战西部9省区,经历10余次换防,铸就了“走遍新疆西藏兰州,听从党召唤”的师魂,始终把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号召作为行动指南,在体制编制调整中坚决服从命令。

2015年9月,该红军师接到命令:兄弟单位调整编制,需要从全师范围抽调部分官兵。

人员交接那天,拿到红军师选送官兵的名单,兄弟单位和上级领导都感到很欣慰——名单上,该红军师经常在上级比武中摘金夺银的13名训练尖子赫然在目。

该红军师某团副连长刘文涛,任职将满3年之际,突然接到奔赴高原的命令。“党叫我干啥,我就干啥。”刘文涛二话不说,告别妻儿,踏上新征程。

为部队长远建设着想,顾全大局,该红军师官兵把“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基因带到了更多部队。

2018年10月,在新一轮调整改革中,一支数百人的队伍,从条件优越的沿海城市千里移防至北疆。

当陆军某合成旅一营教导员李俊利背着背囊,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该红军师大门,感受到的却是家一般的温暖:战友们热情鼓掌,喧天的锣鼓令人心潮澎湃。

2020年9月,一份士官晋升数据统计显示,超过80%服役期满的士兵自愿申请留在该红军师。

“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跑好我们的精神接力。”该红军师政治工作部主任杨前卫介绍,全师近百名干部交流到艰苦边疆一线任职,全部按时报到;一系列暖心留人的举措出台,让移防转隶官兵找到了情感认同,坚定了信仰之魂。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该红军师师史馆中,那辆车身上有21颗红五星的“功臣号”坦克,再次成为官兵眼中的明星。

抗美援朝战场上,该红军师某团时任参谋长李国志,驾驶这辆坦克驰骋杀敌,创造辉煌战绩。

“每次走上训练场,听着隆隆的炮声,我就觉得上了战场!”抚摸“功臣号”坦克车身上的红五星,士兵井彦亭热血沸腾。

2014年4月29日,井彦亭和战友们为习主席演示了某型突击炮实战化训练课目,取得实弹射击优异成绩。

翌年,井彦亭所在连队列装新型突击炮。连队官兵白天铆在训练场上练操作,晚上钻进学习室啃理论,不到半年就掌握了新装备性能。

短短几年,井彦亭成长为连队骨干。2019年,他所在连队转隶到师里新组建的反坦克导弹连。

“作为红军传人,关键时刻必须豁得出去。”井彦亭与战友们在野外驻训场集训5个月,操作新型战车打出优异成绩。

为了胜利,一无所惜。该红军师官兵想打赢、敢打赢的信念和血性,一脉传承。

71年前,解放大西北的最后一场关键之战兰州战役打响。该红军师官兵鏖战沈家岭,某团团长王学礼等500多名勇士用生命换来战斗胜利,有的连队打到只剩一人。

1962年的一场战斗,该红军师参战部队迂回穿插7天5夜。毛主席称赞官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师史馆中,凝视两面功勋战旗上“长攻善守”“勇猛顽强”几个金色大字,井彦亭觉得自己离战场很近,他说:“如今,接力棒传到我们手里,怎么跑就看我们的了!”

战旗猎猎,飘扬在海拔5000多米的“生命禁区”——那一年,全师部队整建制开赴高原地域,开展实兵实弹战术演练。在高海拔、高寒、极限距离条件下,官兵打出“满堂彩”,数百个目标被精确摧毁。

战旗猎猎,鼓舞着红军传人再创新战绩——那一年,该红军师某团全员全装千里机动至野外陌生地域,参加新疆军区战备拉动考核。官兵们在考评组临机给定情况、临机指定靶标等情况下,夺得全区同类型部队第一名。

“当兵就要上战场,打仗就要打胜仗。作为新时期的红军传人,我们更要传承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红色基因。”该师某团勤务保障营教导员李晓峰说。

战旗猎猎,见证着一支部队的光荣历史,也见证着红军传人的铁血忠诚。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该红军师某团驻训地战旗飘扬。这里,是侦察兵、坦克兵、炮兵、防空兵和防化兵的“超级训练营”。

一次实弹演练,某团三连中士刘奇的右手小指不慎被炮闩挤断,但他强忍剧痛,咬牙把炮弹推入炮膛,以优异成绩刷新了团队五炮手考核的纪录。

戈壁烈日,防化尖兵邢三星身穿密不透风的防化服,汗如雨下。驾车疾驰、穿越障碍、防卫射击……最终,邢三星一人独揽两枚金牌,荣立二等功。

“红色基因的传承,也是打赢能力的传承。将人才保留下来,发挥其‘酵母’作用,才能让红色基因转化为战斗力。”该师领导告诉记者,师里结合部队转型需要,科学制订《人才培养规划》,先后建起93个人才工作室。

近年来,该师先后参加“国际军事比赛”和陆军“精武-2018”“奇兵-2019”等比武竞赛,夺得20余项第一,9名官兵荣立一等功,28名官兵荣立二等功,各类打仗型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

一种品格,穿越时空。一种精神,历久弥新。

历史星空下,熠熠生辉的是精神之光。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塔山精神、上甘岭精神等一系列精神,形成了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是信仰的种子、精神的谱系、制胜的密码,蕴含着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

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当前,我军正处于转型建设的攻坚克难期,前进路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奋进强军兴军新时代,我们必须牢记统帅嘱托,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燃旺信仰的火炬,激发军人血性,铸牢精神支柱,自觉做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执行者、模范践行者。

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更需要我们弘扬优良作风,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全面加强练兵备战,为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砥砺前行。

扫描二维码

浏览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