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把门诊“送”上哨所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与陆军第953医院联合开展高原巡诊为兵服务侧记
“结合B超的超声报告和你的症状来看,目前还不能确定你的甲状腺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建议你尽快到体系医院进行做进一步检查。”8月下旬,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与陆军第953医院联合组建的巡诊队在西藏军区边防某哨所为战士做B超检查结束后,巡诊队队长告诉他甲状腺结节很多人都拥有,只是大小不一而已,提醒他不要心慌紧张。
西藏边防一线连队、哨所驻地多在高海拔艰苦地区,有的哨所驻地周围百里无人烟,有的哨所气候恶劣、条件艰苦,有的哨所交通不便,给战士们的健康体检带来诸多不便。
“战士们常年驻守在远离城镇的雪山哨所,不方便下山到医院体检,我们就把门诊‘送’上哨所。”陆军军医大学机关闻讯有关情况后,当即决定由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与陆军第953医院联合组建一支巡诊队,从7月中旬开始到8月下旬,用30多天时间到西藏边防一线为不方便到医院体检的一线连队和哨所,为官兵体检巡诊。
此次巡诊,新桥医院精心挑选了口腔、耳鼻喉、皮肤等多学科的一流医疗专家,确保医疗队在高原环境下能够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第953医院则协调了充足的医疗资源和后勤保障,并组织体检小组及时将官兵的身体健康数据传回后方,为官兵建立健康档案。在两院精诚配合下,医疗队带着便携式X线车、手术车、便携式体检设备等器械,跨越海拔2000至5700米的广袤地域,机动3000多公里,为数千名官兵提供了专业的医疗服务。
生命与责任的邂逅,揭开了巡诊的序幕。在哨所阳光房改造的临时诊疗室内,队员们有条不紊展开工作。医疗队为战士们逐一检查身体,详细询问病情,开具药物。而护士们则负责为战士们测量血压、血糖等。
“医生,我脖子总是出现红斑,还非常痒,涂了药还是反复发作怎么办?”一名年轻的战士焦急地询问。“根据你的症状,应该是光敏性皮炎,是因为脖子周围的防晒没做到位,我给你开一些药膏,平时做好防晒就不会反复发作了。”医生耐心地解释。
“怎么样,小伙子,能感觉到疼痛吗?”在某哨所,骨科医生一边检查刚巡逻回来一名战士受伤的腿,一边细心询问。
“有点疼。”医生点点头,他转头对旁边的护士说:“从影像看他左侧胫腓骨骨折,骨折端位移明显,拖下去骨折的畸形愈合会影响他出行。如果尽早对他进行骨折复位和固定手术,后遗症会小很多,准备手术吧!”
一台军绿色的手术车里,身穿白大褂的护士们迅速行动起来。护士将手术所需的器械和药品一一摆放整齐,骨科医生则开始详细地向队员讲解手术步骤和注意事项。“你来负责给他局部麻醉,另一个来协助我手术。”
在海拔5000多米氧气都吃不饱的高原,一个人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几分钟,就会胸闷气短。随着手术进行的时间,医生大口呼吸的频率越来越快,但他的手依然稳定。他用点状复位钳将骨头碎片一点点地拼合,然后轻轻地用钢板和螺丝固定。
手术室外,高原的风呼呼地嘶叫着,卷起的沙砾奋力拍打着车厢。约一个小时后,医生沉稳地讲:“好了小伙子,手术很成功。”
哨所的阳光房里,其他医疗队员各自忙碌着,他们有条不紊地为哨所的其他官兵进行健康检查,同时传授原环境下的健康知识。每到一个地方巡诊结束,队员与战士们互相留下联系方式,叮嘱战士们有问题随时联系,他们也一直关注战士们的身体健康。
“缠绕白云是我亲爱的哨所,山上皑皑冰雪,山下绿青稞,放心吧妈妈,边关有我,有跟我一样的男儿在此集合,战士们在这里变成了强者。”在医疗队返程的路上,他们用这句深情的歌词,向这片高原,向所有的边防官兵,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摄影: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