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立栓:苏丹维和战场上的“万能”修理工

来源:中国军网-军报记者作者:朱俊奇 乔海 李刚责任编辑:菅琳
2015-07-30 11:04

中国军网-军报记者(朱俊奇、乔海、李刚)吱,吱,吱……一阵怪异的响声配合着蓝色烟雾出现在了挡风玻璃前,自卸车也因此“趴”在了车队前进的路上。“糟糕,发电机轴承抱死。”副驾驶员方立栓立即指出了故障原因。同时,一套抢修方案已经在他心里形成。这是我第十一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部队部署艾尔富森第三点任务区,经过一处密林时发生的一幕。

“车队迅速向前靠拢,翻译协调保护部队警戒,方立栓抓紧时间抢修。”参谋长孙士俭收到报告后,一连串指令从对讲机里发出。

方立栓接到命令后,提上抢修工具迅速跑向车头。发电机是保证车辆正常发电的设备,如果停止工作,车辆将无法供电。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采取快速更换,而这些方立栓早已有所准备。更换发电机对于已经有着十年修车经验的方立栓来说,并不困难。纵使简单,但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好车辆,方立栓也是弄得满头大汗。10分钟后,车队继续前进。

“沙漠行军有三怕:陷车、爆胎与烧缸!而在达尔富尔的沙漠行军中,通常一次行军就能碰到三种情况。”修理工方立栓有着十一年的兵龄,曾参加过三次国际维和任务。他告诉笔者,这种荒漠沙地简直是车辆的噩梦,要做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准备,像这种简单的车辆故障还比较好处理。

100余公里的部署路上,方立栓抢修了5次车辆装备,每次都是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完成抢修任务,那迷彩服上透出的汗迹似乎在讲述着这一路的艰辛。方立栓告诉笔者,达尔富尔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机动途中的装备抢修只能采取短时间的应急措施,回营以后才能具体修理,否则可能产生更大的安全隐患。

当最后一辆车辆进入艾尔富森埃及营区时已经入夜。伴随着轻微的鼾声,维和部队的大部分官兵已经进入了梦乡。但是在车场里,几个手电筒的灯光不时闪烁。“Stop!”随着一声埃及哨兵的喝令,正在与战友一起检修装备的方立栓停止了手头上的工作,同哨兵交流起来。原来,为了尽快熟悉环境,调整好装备状态,方立栓和三名修理工连夜加班检查维修车辆,确保第二天就能够展开施工任务。当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埃及带队巡逻的哨兵排长“啪”地向中国维和官兵敬了一个庄重的军礼,并向中国维和部队表达了敬佩之情。

但是谈起这次保障部署分点的任务,方立栓却告诉笔者,与超级营地的修理工作比起来,这简直是轻松加愉快。交接轮换后不久,方立栓就接到了这样的任务,整修营区所有损坏的装备车辆,为部署后的第一次装备核查做准备。

我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部队所属装备列装于2007年,近八年时间的连续工作加上苏丹任务区的恶劣自然环境,武器装备的磨损大,装备性能下降较快。为了让装备保持良好的战技术性能,同时保证所有装备通过联合国核查,从那以后,方立栓就和他的助手们对损坏的装备车辆展开了全面检查和大修。

有一次,新战士朱晨熙给方立栓送饭,在车场找了一圈,终于在装载机底下找到了他和助手杨东东,两人从车底下出来后,新战士硬是没分出谁是谁。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修理工干不了没有工具的活。任务区物资匮乏,修理工具不齐全,而且连制造工具的零件都没有。但这些困难似乎也没有难倒他,钳工、焊工、切割、打磨……一番功夫过后,一套齐全的修理工具出炉了,这给维修机械带来了极大方便,“万能”修理工也因此成了助手们对他的称呼。

平地机液压系统,两台救援车绞盘、吊装设施维修,挖掘机液压泵,四台发电机,一辆翻斗车离合器,一辆运输车变速箱,两辆装载机更换四配套、发动机大修……两个月下来,方立栓抢在装备核查的前一天,完成了任务。他这才松了口气,人也整整瘦了一圈,用战友们的话说就是皮带前进了两个扣。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