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乃超:我维和这一年

来源:新华网作者:徐乃超责任编辑:菅琳
2015-08-30 10:37

徐乃超(右一)被授予和平勋章

6年前,我选择了远行,背上行囊,告别亲人,走进了火热的军营,开始放飞我儿时的梦想。6年后,我再次选择远行,离开家乡,跨出国门,踏上万里之遥的利比里亚,用青春和热血来维护世界和平。

2014年6月底,我告别了亲人,惜别了战友,离开祖国母亲的怀抱,远征非洲,来到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非洲这片土地,俯望那被战乱摧残的千疮百孔的土地,满目疮痍,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下飞机后第一站就是前往我们的营地,沿途的房屋,路边破旧的皮卡车,还有墙上那真实的弹孔,真实的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一个激烈的战场。

我们终于站在了利比里亚的土地上,虽然一路的辗转令我们疲惫不堪,可当我们真的置身于异国他乡时,我的心情在一片苍凉之中还是有些无法控制的激动。利比里亚的天空在黄昏的暮色当中映的通红,仿佛在告诉我们,战争带给利比里亚人民的是深重的灾难。如果不是这些战争遗留的弹坑,灌木丛,再加上黄昏泛出红色的阳光,我想说,利比里亚的夕阳在这个时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时刻。

在这里待了7个月了,我们已经度过一开始的新奇和后来的焦虑不安,现在开始能够用平静的目光来慢慢欣赏这里了。在这里每天天微微见亮,还有一些蜥蜴和几只小狗的玩耍如同一首晨曲,我们新的一天开始了。同时,我们全部人员到这里后的第一面国旗,就伴随着响亮的国歌,在这片大地上升起来了。

来到这里看不到都市的繁华,听不到外面的喧闹,每天见的最多的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同时也能见到联立团和当地的雇员,有时还能见到蓝眼睛,白皮肤的西方人,听着他们操着不用口音的英语与我们交谈,我们也用不流利的英语与他们交流,临走时还能听到他们有的还会用生硬的汉语说:谢谢!再见!

来到利比里亚之前就听说,这里的天气会“变脸”,一会晴空万里,炎热无比,一会电闪雷鸣,倾盆大雨。这里离赤道近,是热带雨林气候,一年只有旱季和雨季,土地长期在太阳光的炙烤下显得猩红一般,地面甚至可以烤熟鸡蛋。长期的暴晒和风沙,几乎没有人能逃脱皮肤干裂、脱皮的折磨,就是维生素,护肤品也没有用,过来人都说,这是一个必须的“凤凰涅槃”。

曾经参加过维和的官兵,经常讲起这样的见闻,路旁,利比里亚的儿童热情的向我们招手,并不时举起大拇指,女人们的衣着颜色各异,从头裹到脚,道路两旁偶尔会有庄稼地,但地里的物产肯定不会丰富,枝叶矮小,零星稀疏。

这里看不到条条的柏油路、公路,看不到有草坪的操场,看不到水泥跑道,有的是红土小路,高低不平,一脚踩下,迷彩鞋被泥土埋进一半。由于正处于旱季,汽车一过,尘土飞扬,从车内向外看,车窗上的泥土像下雨一样唰唰地落下,外面天空一片昏黄,看不清景物。晚上,我们在洒过水的操场跑道上散步,泥土结出一粒粒的红土粒,踩在上面发出响声。

在这里,我们与寂寞为伴,但是为了明天的幸福,我们无怨无悔。祖国人民为我们托起不落的太阳,让我们用浪花般的激情,礁石般的意志,随着太阳去远航,追寻蓝色的梦想,维护和平献青春,肩负使命写忠诚。为了完成维和任务,我们将在这里并肩战斗。

每天我们都要忍受烈日的暴晒,我们就是这样坚守在异国他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甘于奉献,创造了“中国速度”,浇铸了“中国标准”,树立了“中国态度”,打造了“中国精神”。

尚武年华,苦乐自知。每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光荣与梦想。也许,光荣总是很吝啬,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艰辛和磨难才能体味,也许,梦想总是双刃剑,要我们忍受更多的寂寞和孤独才能接近辉煌,然而,现在,光荣与梦想就近在咫尺。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