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世界火炉”的老兵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付君臣 李东星 李亮责任编辑:菅琳
2016-04-21 03:05

彭华松正在维修工程装备。邹杨

近日,休假回乡的第26集团军某旅四级军士长彭华松一进家门,就迫不及待掏出一枚金灿灿的二等功奖章。看着妻儿欢喜的模样,彭华松既自豪又欣慰,思绪也回到了远在苏丹维和的日子。

彭华松2002年入伍来到该旅道桥筑城连。10多年过去,他成了连队兵龄最长的人,也成了大家公认的“维修大拿”。

2014年6月,该旅受命组建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部队,连长通知彭华松做好准备。向来遇到任务就兴奋的他,这回却有点儿犹豫了:远在河南老家的父母双双卧病在床,家里全由妻子一人操持。“安心去吧,家里有我。”妻子的话,让彭华松安心踏上了征程。

然而,考验却像非洲雨季的暴风雨一样来得那么突然。维和部队接装没几天,5台工程机械车就故障频出。这几台装备彭华松之前没接触过,机械性能也因非洲自然气候而与国内大不相同,更糟糕的是连随车说明书也没有。彭华松捣鼓了一天,愣是没找到毛病在哪。

老马失蹄,彭华松辗转难眠。第二天,他把铺盖搬到车场,发誓故障不除绝不收兵。 

苏丹被称为“世界火炉”,常年高温酷热。彭华松在车场一干就是一天,汗水混着油污淌遍全身。有一天,连续奋战6小时的他一头栽在地上,经诊断是严重的电解质紊乱症。战友劝他多休息,他却打着吊瓶,一根管一根管地查,一条线一条线地捋,一个开关一个开关地试……3天后,5台车终于恢复正常。

经历此事,彭华松的头脑更加清醒:没有永远的金字招牌,只有保持钻研的精神,不自满不止步,才能取得更大成绩。

从那以后,他劲头更足了。为提高英语水平,他缠着翻译“开小灶”,从基础知识补起,并找来英文说明书一句一句地翻译、研究。他还积极与友邻部队接触交流,了解更多装备的性能特点。

当年12月,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车辆在外突然趴窝,并与当地反政府武装遭遇,情况危急。接到救援请求后,彭华松第一个站了出来。到达现场后,彭华松一面组织人员警戒布防,一面迅速排查可能损坏的故障点,很快找出分配器高压油管爆裂的症结,并迅速制作临时配件,使车辆重新轰鸣起来。联合国官员握着彭华松的手,赞叹不已。 

8个月的异国奋战,彭华松始终冲锋在前,先后承担并完成装备核查、营区升级改造、机场建设、公寓装修、吊装救援等50多项任务。完成任务凯旋后,彭华松因表现突出,荣立二等功。对此,他心怀感激:“如果还有任务,我仍会义不容辞冲上去。”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