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中东维和战场的军营“大咖”

来源: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作者:郭星 刘松 凌涛责任编辑:菅琳
2016-05-21 01:36

5月19日,以南部战区陆军第14集团军某工兵团官兵为主体组建的第十五批赴黎巴嫩维和建筑工兵分队开始出征,执行轮换任务。他们将走出国门,担负起维护世界和平、扬我国威军威的神圣使命。

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置身30多个国家维和部队组成的联黎部队,面对险象环生的维和战场,这些中国工兵能否顺利完成任务,向祖国和人民递交一份合格答卷?在维和分队出征前,记者来到他们的宿营地,聆听了一个个军营“大咖”的精彩故事,脑海中的问号也随之被拉直。

面对镜头,作业间隙的杨建平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神情。杨浩

“全能机械手”杨建平

“人剑合一”是武侠片中对剑术精湛者的形容,可那毕竟太多虚构。在维和分队里,人称“全能机械手”、再次踏上维和征程的四级军士长杨建平能与笨重的挖掘机、装载机等工程机械实现“人机合一”,这功力则是实打实的。

2009年10月,来自20多个国家的百余名维和官兵齐聚中国营,共度中国国庆节。作为东道主,自然要准备一些拿得出手的节目,杨建平表演的是用挖掘机写毛笔字。此项表演要求操作手10分钟写完8个字,操作过程中不能滴墨、不能碰倒纸板,并且写的字要工整、用墨均匀、大小相当,难度可想而知。

工作人员将毛笔用绳子固定在挖掘机的斗齿上,在正前方放一块纸板。只见杨建平推拉升降、左右回旋,一连串行云流水的动作后,“忠于祖国,不辱使命”八个大字便清晰、完整地呈现在众人眼前,现场观摩的外军官兵惊叹不已,纷纷报以热烈掌声。

除了挖掘机,部队配发的其他工程机械,杨建平也样样精通。拿装载机来说,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杨建平练就了一手“听声辨位”的绝活:比如在修路时,要将某处地面铲掉10厘米,当铲斗落地瞬间,杨建平可通过发动机的声音,判断铲斗位置是高还是低,从而避免重复动作以节省时间。这一技术在关键时刻发挥的作用尤为明显。

2014年7月,杨建平随部队赴朱日和参加跨区对抗演习,在“急造军路”课目考核中,他凭借“听声辨位”的绝活,与战友李希平并肩作战,最终以1分16秒的成绩完成作业,成为所有参演部队中速度最快、标准最高的一家。

入伍14年的杨建平可谓久经沙场,哪里有急难险重任务,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再次踏上维和征程,杨建平没有懈怠,仍然加班加点苦练操作技能。他说:“走出国门,每个人代表的都是中国形象,就算是操作机械挖坑铲土,也代表的是‘中国质量’。唯有精益求精,才能更好地履行使命!”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