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筹划需警惕“路径依赖”
■许志永
路径依赖指人们由于过去的选择和经验形成的惯性模式,导致对当前和未来的选择产生限制性影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用习惯的方法、走熟悉的路。作战筹划是对作战行动的运筹谋划,旨在通过创造性谋划和程序性计划将战略目标、战役任务转化为具体作战方案和计划。在作战筹划时,受传统作战思维、力量架构、战术战法等影响,对于作战编组、行动设计和战法运用等也存在类似的路径依赖,需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多种措施有效规避,确保拟制的作战方案、计划灵活可行。
慎用“标准件”。随着各种信息化智能化筹划手段的运用,作战筹划逐步向专业化、工程化转型,各种任务模块、典型编组、行动构件等逐渐成为联合作战筹划中的“标准件”,抽取各类“标准件”而后采用搭积木的方式拼接组合成各种方案、计划成为普遍做法。运用“标准件”进行作战筹划时,虽然筹划效率提高了,但这些“标准件”有可能导致筹划过程中的任务理解泛化、力量运用固化、行动设计僵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造性思维、谋略性思维在作战筹划中的运用。为此,在进行作战筹划时,需要基于不同场景条件下的作战需求变化、敌情威胁发展、能力边界拓展等,区分高、中、低等不同强度差异化作战条件,因时、因情、因势准确把握任务条件、灵活编组作战力量、动态设计作战行动,确保作战方案、计划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活用“战法库”。随着兵棋推演、实兵演练、模拟仿真等手段的运用,战法创新工具更加多样,战法创新成果更加丰富,“战法库”也更加充实,为支撑联合作战筹划提供了丰富的战法选择。但如果只是按照固有方法进行生搬硬套,容易掉入敌情分析“先入为主”、任务理解“一厢情愿”、战法设计“墨守成规”的陷阱,导致筹划的方案、计划质量不高。因此,在进行作战筹划时,要打破思维定式,善于运用逆向思维、反常思维、求异思维等,针对不同任务、不同敌情、不同战场、不同时机、不同力量等实际情况精心选择战法、灵活变换战法、巧妙创新战法,使设计的战术战法富有创造性和弹性,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战场情况。
巧用“场景集”。随着作战场景在作战概念开发、武器装备建设、作战试验鉴定等领域的广泛运用,场景构建已成为认识作战问题、明确作战需求的重要工具,各层级作战“场景集”愈加丰富,给各级指挥员及参谋团队快速形成战场统一认知、开展分布式筹划作业提供了有力支撑。运用“场景集”进行作战筹划时,虽然筹划的针对性更强了,但这些场景大多侧重于某一领域或服务于某一目的,难以满足未来作战中态势快速变化条件下的筹划需求。所以,在进行作战筹划时,需要基于战场态势将作战对手、作战目标、作战重心等关键性问题把准、吃透,着眼实现作战资源优化配置、作战力量灵活运用、作战时空高效利用对现有场景进行组合运用,支撑行动进程与行动策略的调整优化,确保制定的方案计划针对性、可执行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