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防动员发展新特点
■郭 勇
未来战争将在多维空间展开,以领域高边疆、方式高混合、装备高技术、对抗高强度为主要特征。国防动员应准确把握未来战争对国防动员提出的新要求,集聚各领域优势资源,将战争潜力快速转换为制胜实力。
体系化聚合优势资源。未来战争,集聚战争资源的速度和精度将成为争夺战场主动权的重要因素。动员援战的显著特点是“新”,多是战略前沿技术、尖端创新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突出特征是“广”,涵盖空天、网电、人工智能等多领域。国防动员必须着眼敏捷释能、持久供能,深度优化动员援战征储供体系化布局,全面提高潜力资源转换效率。要基于国家战略支撑,将重点潜力统筹配置,长期规划,统一布局;基于战略方向支前,聚合资源,先手设计,前瞻布局;基于战场动态保障,调配新域新质资源,按战役布势和援战效能,动静结合,灵活布局。着眼未来战争,以作战筹划为基点、动态需求为重点,通过算法模型推演,预判战争趋向走势、战场消耗高峰;依托科研机构、高新企业、高等院校等,对新式装备进行升级改造和军事化赋能。加强国防动员指挥系统、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大数据建设,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搭载嵌入国防动员功能。通过云网整合、算力聚合,构建纵向贯通各层级、横向覆盖各领域的动员信息网络,运用需求智能生成、潜力智能感知、兵力智能征召等技术手段,实时掌控潜力资源流动、流向、流量,实现态势感知全域化、任务分配智能化、行动调控实时化,满足未来战争持久援战需求。
多域化填补死角盲区。未来作战场景多元、全域多维,战场感知难度日益增大。国防动员应立足广域布势、全域制衡,充分发挥民用力量维度全、数量多、分布广等优势,聚力援战保战,为形成战场感知优势创造有利条件。从外军作战实践看,通常将各种侦测装备联合组网、形成互补,对战场态势等进行全时监控、实时预警;给无人机、高空飞行器等加载侦察设备,对远距离重要目标进行划区侦察、重点监控。依托既有网信基础设施,利用关联分析、知识推理等智能算法和模型,全时跟踪网络动向;利用数据挖掘、语义聚类、数据提取等技术手段,多维度、全态势提升网络情报信息挖掘和分析能力。
精敏化实施保障行动。国防动员必须适应未来战争新形态、战力新元素、战场新需求,确保作战全程快速精准释放国防动员支援保障效能。要将各类潜力资源要素细分为各功能模块,建立完善标准体系、兼容规范和编配原则,形成分布式优化组合预储模块,实现战时潜力资源聚优增效。厘清经济、卫生、交通等领域的动员潜力和内在关联,以作战需求为牵引,协调、整合潜力资源的产业链分工和地域性分布,对重要装备、物资等资源实行全链路动员,确保上下游平战转换同步、整体运转顺畅、供应持久稳定。探索建立智能化“动员云”、可视化潜力库,实现动员供给侧和需求端定制化“下单”,依托现代物流体系实现直达式保障。对战时突发、急需的特殊性、关键性、稀缺性动员需求,按照优先、可靠、保密、迅捷原则,对特定人才、技术、装备等施行精准征用,简化流程、压缩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