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锻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习主席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重视加强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1939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明确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并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行动纲领,壮大党的队伍,巩固党的组织,整顿党的作风,为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夺取最后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一
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表明我们党对加强自身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教训的必然要求。“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进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是同我们党的历史,是同我们党的十八年斗争史,不能分离的”。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在深入总结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全面抗战爆发以来取得成功经验和遭受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巩固党的组织”等任务,并坚信在新老党员、新老干部、中央和地方组织以及抗日武装力量和进步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是能实现这些任务的。
实现全党新的团结统一的必然要求。全面抗战爆发后,新成立的一些党组织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还没有巩固起来;同时,老党员也存在提高水平的问题,老的党组织也存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进一步巩固等问题。此外,党内出现的右倾思想使个别人员在处理与国民党的关系时,不能坚持独立自主的正确立场。这些因素的存在,影响着党的团结统一。因此,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党,成为我们党当时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
引领抗战前进正确方向的必然要求。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全面抗战爆发后,党所处的环境和担负的任务,与之前有很大的不同,环境更为复杂,任务更为艰巨。面对亡国灭种的深重民族危机,迫切需要一支坚强有力的领导力量,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来指引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只有尽一切努力巩固党的组织,才能使党有准备克服面临的困难,引领抗战取得胜利。
二
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积极探索加强自身建设的思路举措,为更好地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来建设党。我们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毛泽东同志提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理解,集中十八年的经验和当前的新鲜经验传达到全党,使党铁一样地巩固起来,而避免历史上曾经犯过的错误——这就是我们的任务。”这就得出了必须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来建设党的科学结论。这一原则要求“学会灵活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国际经验应用到中国每一个实际斗争中来”,使党的各级组织和共产党员都能做到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全国范围”是一个地域概念,要求党的组织不仅在解放区,而且在广大的国统区和敌占区也要大力发展,并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扩大党的影响。“广大群众性”是党员成分上的要求,强调在发展和吸收党员时,要注意党员来源的普遍性。“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是对共产党员的素质和党组织的质量的要求,明确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和组织建设,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布尔什维克化”是就党的总路线和党的性质来说的,“党更加布尔什维克化,党就能、党也才能更正确地处理党的政治路线,更正确地处理关于统一战线问题和武装斗争问题”。
成为全民族抗战的领导核心和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这一实践指向要求“共产党员及其所领导的民众和武装力量,应该最积极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应该使自己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我们党必须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决维护、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团结抗战大局。共产党人必须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发挥好中流砥柱作用。
三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建设的成功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启迪。
确立坚强核心,把全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毛泽东同志指出:“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批准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的正确路线,进一步确定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为党领导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党敏锐把握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历史大势,围绕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这个任务不断加强政治领导,确保了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特别是党的七大制定了正确的政治路线,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统一和团结,为夺取抗战伟大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
强化理论武装,在全党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毛泽东同志指出:“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坚持“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提高全党理论修养。特别是延安整风运动,进行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
贯彻党的组织路线,建强党的组织体系和党员干部队伍。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要把我们党的一切力量在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纪律的原则之下,坚强地团结起来。”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形成了正确的组织路线、组织原则和干部政策,坚持“大量的十百倍的发展党员”,大规模吸收知识分子,大力度培养训练干部,党的队伍和组织迅速发展、组织建设日益成熟,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弘扬优良作风,培塑先进纯洁的光辉形象和过硬能力。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要完成打倒敌人的任务,必须完成这个整顿党内作风的任务。”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创造性提出“党风”的概念,先后发表《纪念白求恩》《整顿党的作风》《为人民服务》等文章,指导和推动党的作风建设。伴随着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深入推进,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总结我党建设的经验,精辟概括党形成的优良作风,提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优良作风,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成为党领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辉煌历程,始终与党的建设同频共振、相互促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成功实践,把中国共产党锻造成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借鉴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建设的成功经验,不断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提高马克思主义水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以更大力度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我们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纯洁、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有战斗力。
(执笔:刘鹏、古琳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