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备战打仗能力
■陆军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
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必须聚焦能打仗、打胜仗。在《习近平论强军兴军(四)》中,习主席对提高部队备战打仗能力作出一系列深刻阐述,无论是在党中央和军队重要会议上、视察部队时的重要讲话,还是给基层单位的回信,核心指向都是要把备战打仗落到实处,努力建设精武强能、敢打必胜的人民军队。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悟习主席关于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深化实战化军事训练、培育战斗精神、破除和平积弊等重要论述,全面提高备战打仗能力,加快推进军事斗争准备,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深刻领悟提高备战打仗能力的深远意蕴
《习近平论强军兴军(四)》中关于全面提高备战打仗能力的重要论述,饱含着习主席着眼人民军队有效履行根本职能,对新时代新征程提高人民军队备战打仗能力的深邃思考、深远谋划,把我们党对提高人民军队履行使命任务能力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推进到一个新境界。
锻造精兵劲旅的必然要求。建设强大人民军队是我们党的不懈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鲜明提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对我军建设目标任务作出新概括新定位。习近平强军思想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到2027年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能打胜仗是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核心指向,必然要求我军全面提高备战打仗能力。这些年,全军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认真落实习主席关于备战打仗的重要指示精神,强化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意识,向和平积弊开刀,战备观念日益牢固,实战化水平显著提升。但同时也要清醒看到,一些单位重心为战、中心居中的导向还未牢固确立,时间、精力和资源投向不足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五弱”“五个不会”“两个能力不够”等问题依然很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唯有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紧迫感,抓紧解决短板弱项,不断提高真打实备能力,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重托,建成向强制强的人民军队。
支撑复兴伟业的可靠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世界百年变局历史性交汇,我们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的能力底气前所未有,同时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前所未有。这深刻表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但同时也要看到,伟大梦想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随着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明显增多,需要我们进行前所未有的艰巨复杂斗争。国家安全形势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充分发挥军事力量战略功能。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应对前进道路上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就要把军事这个保底手段搞过硬,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战略支撑。
打赢现代战争的必由之路。我军素以能征善战著称于世,创造过许多辉煌的战绩。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风起云涌,现代战争制胜观念、制胜要素、制胜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战建备的内涵和外延同过去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加速涌现,很多都可能在军事上产生重大影响甚至颠覆性作用。新军事革命迅猛发展,智能、无人等新技术新手段广泛用于实战,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演变。同时,一些国家纷纷加快军事变革,抢占军事战略制高点,争夺国际军事竞争新优势。面对日益激烈的军事竞争态势,唯有主动顺应时代发展变化,严肃认真、深入扎实钻研现代战争,按照现代战争制胜机理锻造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才能赢得竞争主动、制胜未来战场。
全面把握提高备战打仗能力的着力重点
全面提高备战打仗能力是个系统工程。《习近平论强军兴军(四)》中收入的多篇重要文稿,充分反映了习主席近年来就提升备战打仗能力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集中回答了新时代军事斗争准备带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为进一步加快提高打赢能力指明了方向。
确保随时准备打仗、随时能打胜仗。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了一个道理,战争充满着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习近平论强军兴军(四)》收入的多篇重要文稿中,习主席明确要求,“做好随时打仗的充分准备”。这是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准确把握,是对军事斗争准备规律的深刻洞察,为全军指明了备战打仗硬性要求。从思想准备上看,要强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打仗意识,时刻绷紧备战打仗这根弦,把“箭在弦上”当成常态,养成“枕戈待旦”的自觉。从能力要求上看,要砥砺制胜硬功,全方位多层次摔打锤炼部队。从战备状态看,要有的放矢地制定战备方案,搞好常态化推演、实战化检验、动态化更新,严格落实日常战备值班制度,严格执行战备规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唯有时刻做好万全准备,方能确保一旦有事就能够快速稳妥有效处置,真正做到随时能够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
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军事战略对于推动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建设具有统揽作用。进入新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军事任务,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审时度势、统揽全局,创新军事战略指导,调整优化军事战略布局,坚决把全军工作重心归正到备战打仗上来,带领全军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军事工作在斗争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取得许多标志性、开创性、历史性重大成就。在《习近平论强军兴军(四)》中,习主席强调“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必须全面加强军事理论工作”,要求“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扭住新的历史条件下战建备重大问题研究”,为我军更好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制胜未来战争提供了根本指引。军事战略科学准确,就是最大的胜算。唯有全面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加强军事理论转化运用,实打实地落实军事力量运用的新指导新策略、备战打仗的新举措新要求,方能推动我军实现战略能力新跃升、打开军事斗争新天地。
形成体系作战能力。现代战争无战不联、无联不胜。随着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演变,一体化联合作战已成为基本作战形式,平台作战、体系支撑、战术行动、战略保障成为现代战争的显著特点。在《习近平论强军兴军(四)》中,习主席深刻指出要“优化联合作战指挥体系,推进侦察预警、联合打击、战场支撑、综合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为我军进一步加快形成体系作战能力明确了着力重点。2024年4月,习主席向信息支援部队授予军旗并致训词,同年12月又视察信息支援部队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对解决体系作战能力短板、以先进网络信息体系塑造现代作战体系的决心意志。这既是对现代战争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明确了全面提高备战打仗能力的体系要求,对于推动形成更为强大的体系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坚持战训一致,是战争制胜的本质要求,是军事训练应当遵循的永恒法则。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平时按实战要求训练,战时才能打胜仗。在《习近平论强军兴军(四)》中,“实战化”是高频词。比如,“深入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深化联合训练、对抗训练、科技练兵”“要坚持不懈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加强实案化对抗性训练,加强重难点课目专攻精练,提高训练质量和水平”,等等。这些重要论述,科学把握训与战的密切联系,着眼我国安全环境、军事斗争态势、现代战争形态等方面发生的新变化,立起了实战必先实训、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的鲜明指向。只有坚持从实战出发从难从严训练,紧贴作战任务、作战对手、作战环境,加强对抗性检验性训练,加强军事斗争一线练兵,我军的作战能力才能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
加快发展新质战斗力。加快提升新质战斗力,是打赢未来战争的时代要求,也是我们赶超跨越的难得机遇。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在军事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新质战斗力展现出巨大变革性与颠覆性。在《习近平论强军兴军(四)》收入的多篇重要文稿中,习主席敏锐洞察军事领域新的发展趋势,对新质战斗力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更新思想观念上,强调“大胆创新探索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和运用模式,充分解放和发展新质战斗力”。在新质生产力向新质战斗力转化上,强调“要抓住我国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机遇,创新战斗力建设和运用模式,健全先进技术敏捷响应和快速转化机制,加快发展新质战斗力”。在新质战斗力建设运用上,强调“增加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比重,加快无人智能作战力量发展”。这些新理念新思想,为发展新质战斗力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努力打造战斗力新的增长极,为制胜未来战争奠定坚实支撑。
以实际行动开创备战打仗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论强军兴军(四)》中关于全面提高备战打仗能力的重要论述展现出巨大真理力量和独特思想魅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把备战打仗作为第一要务,锚定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强化使命担当,深化创新实践,不断提高人民军队打赢能力。
把军事斗争准备抓得又紧又实。当前,世界正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安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大。形势越是严峻复杂,越是要扎实推进军事斗争准备。《习近平论强军兴军(四)》中的多篇重要文稿,围绕加快军事斗争准备进行了充分论述,明确了深入推进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着力点关键点。历史和现实都启示我们,宁可备而不战,不可无备而战。新征程上,必须坚持底线思维,紧紧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对战争风险始终保持战略清醒,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以整风精神纠治备战打仗中的顽症痼疾,以刚性措施推动备战打仗能力提升,扎实做好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准备。
坚持战训耦合打通能力生成链路。加速提升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必须坚持以联为纲,遵循能力生成规律。要强固基础训练这个“底盘”,加强部队技战术基础训练,加强军兵种专业训练,加强联合作战基本技能训练,加快推进基础训练转型升级。用好合成训练这个“关键环节”,突出强化单元集成训、战术协同训、对抗检验训,推动合成训练从军兵种协同向跨军兵种协同拓展,从军兵种编组训练向跨军兵种编组训练延伸。扣牢联合训练这个“靶心”,抓好全系统、全要素、全流程训练,加强新装备、新技能、新战法训练,加强典型行动专攻精练,推动联战联训从“积木组合”走向“血脉相融”。
培育战斗精神砥砺英雄气概。战争是物质的较量,也是精神的比拼。以战斗精神催生强大战斗力,历来是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在《习近平论强军兴军(四)》中,习主席就为什么要弘扬战斗精神、如何培育战斗精神作出了思想提领,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保持人民军队英勇顽强作风指明了方向。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永远不能丢。我们必须做到钢多气更多、骨头更硬,在危急关头敢于挺身而出,在强敌面前勇于刺刀见红。着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和我军根本职能教育,激励广大官兵时刻准备为祖国和人民去战斗。注重强化战训磨砺,在艰苦严格的训练中、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在严峻复杂的军事斗争中摔打锻炼部队。
加强军事斗争一线练兵。打赢本领不会与生俱来,提高胜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军事斗争的实践锤炼。在重大风险和对手面前,唯有主动迎战、坚决斗争,才能赢得尊严、求得发展。要加强军事力量常态化多样化运用,深化拿敌练兵,坚定灵活开展军事斗争,在斗争历练中掌握斗争规律,在同强敌对手较量中锤炼过硬本领。讲求斗争的方式方法和艺术,既坚持原则性,又注重灵活性,把握好斗争的时度效。总结一线斗争经验,在斗争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检验和提高能力,滚动完善细化各类应对预案以及相关处置规范,为军事斗争提供科学指导。
(执笔:车兴飞)
本系列文章刊发结束,详情请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