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战斗力,才有生命力
■孔 强
近日,某部结合政治整训优化完善政治工作方案,条条举措突出“战”的导向:理论学习加重“战”的分量,突出学好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学懂弄通做实中感悟“胜战之问”“价值之问”“本领拷问”;调查研究聚焦“战”的需求,突出备战急需、打仗急用,强调多到任务部队、斗争一线寻策问计;推动发展破解“战”的瓶颈,盯住联合作战指挥中的短板弱项,拿出解决问题的实招良策……
能打仗、打胜仗是我军的根本价值所在,备战打仗是全军的主责主业。我军政治工作是构成战斗力的重要因素,贯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求,关键是要服务保证战斗力建设。我军在初创时期就以法规形式明确,“政治工作的目的,是巩固红军的战斗力”,鲜明提出“一切政治工作,都要为着前线上的胜利”。谭政同志每指挥部队打完一仗,就连夜赶写政治工作报告,总结经验教训。他在《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中写道:“政治工作的任务,只能根据我军的基本任务与当前具体任务去规定……”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军政治工作以先进的思想和有效的方法引领、融入和助力备战打仗,以政治优势弥补装备劣势,激发出官兵的巨大潜能和创新动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主席坚强领导下,全军广泛深入开展“战斗力标准大讨论”,开展和平积弊大起底、大扫除,以整风精神纠治备战打仗中的顽瘴痼疾,把政治工作贯穿战斗力建设各个环节,立起了真抓实抓备战打仗的鲜明导向,有力推动实现主责主业的真回归、打仗能力的新提升。但我们也要看到,受长期和平环境的影响,政治工作游离中心、偏离打仗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个别政治干部仍热衷于搞自我设计、自我循环、自我检验;少数基层单位向战聚力的价值指向不够明确,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这样不仅不能真正发挥政治工作生命线的作用,反而使官兵对政治工作产生逆反心理,损害了政治机关、政治干部的形象和威信。
归正立牢向战为战导向,要校准政治工作的“战位坐标”。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政治干部与军事干部共同研究“坑道作战”心理疏导方案,将思想政治工作嵌入战术执行细节;在南海维权行动中,舰艇部队的政治教育模块与作战流程深度融合,实现战斗意志与战斗技能的同步提升。实践证明,政治工作一旦偏离战场需求,就会成为“无根之木”;唯有紧扣实战脉搏,才能焕发生命力。当前,应认真查找解决影响制约战斗力提高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彻底清理不符合战斗力标准的工作思路和陈规陋习,坚决砍掉与战斗力关系不大的活动项目,确保政治工作聚焦能打胜仗来筹划展开,围绕能打胜仗来推进落实,依据能打胜仗来检验评估,形成有利于提高战斗力的舆论导向、工作导向、用人导向、政策导向。
归正立牢向战为战导向,要筑牢政治工作的“战力根基”。某合成旅党委在修订《政治工作考评细则》时,将“战备训练参与率”“战场应急处置能力”等指标权重提升至60%,这种量化设计有力推动政治工作从“务虚”转向“务实”。某部党委创新政治工作评估体系,将政治工作成效与联合训练水平、装备操作熟练度等硬指标挂钩,确保政治工作始终围绕战斗力这个“最大公约数”展开。这些经验做法启示我们,科学的制度是利长远、管根本的,有了制度的刚性约束和激励,政治工作就能主动与打仗实践同步伐、与打仗要求相适应、与打仗主体相契合。
归正立牢向战为战导向,要创新政治工作的“战时手段”。习主席深刻指出,随着我军使命任务不断拓展,政治工作服务保证的领域和功能也要相应拓展。“拘旧方不可疗新疾,居夏日不可御冬裘。”未来战争,联合、立体、多维的特点更加突出。在动态多变的战场态势下,开展作战中政治工作绝不能简单地“复制”过往经验,更不能机械模仿前人的方式和路数,我们必须积极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着眼部队实际和官兵特点,创新政治工作的思维理念、运行模式、指导方式、方法手段,不断推动政治工作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让生命线在未来作战行动中充分彰显生命力。
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看家本领,是我军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归正立牢政治工作向战为战导向,诠释着政治工作的真谛,推动政治工作回归本真、重拾威信、发挥威力。当每名政治干部都成为“能文能武”的行家里手,每次政治工作都能转化为“能打胜仗”的实际成效,人民军队的政治优势就能真正转化为制胜优势,为强军事业注入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
(作者单位:94347部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