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巡逻路上,做好健康防护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彭帝烁 张峻豪 等 责任编辑:于海洋
2024-03-17 07:27:12

巡逻路上,做好健康防护

d81f9ae0797a397add0b81fc740987a4.jpg

姜 晨绘

雪山之上、大山深处、一线岛礁……处处都有战友们巡逻的足迹。祖国的大好河山,他们用脚步丈量,用青春守护。然而,漫漫巡逻路上,陡峭的山坡、深浅难测的积雪、突如其来的险情,时刻在挑战着战友们的意志和健康。即日起,我们针对战友们在巡逻路上遇到的一些健康问题,邀请军医给出处理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编  者

科学应对肌肉痉挛

■彭帝烁  张峻豪

前不久,第72集团军某旅战士小赵执行夜间巡逻任务时,多次出现腿部抽筋的情况。巡逻结束后,小赵利用集体送诊时间找军医咨询。军医问诊后得知,小赵巡逻当天刚完成体能考核,凌晨起床后未增添保暖衣物便匆匆踏上巡逻路。军医判断,白天的疲惫和晚上的寒冷刺激,是小赵反复抽筋的罪魁祸首。

抽筋在医学上称为肌肉痉挛,多发于腿部和脚趾,主要症状表现为疼痛、肌肉强直和收缩,一般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巡逻任务时间长、强度大,官兵身体疲劳后,体内的乳酸代谢产物不断堆积,使神经和肌肉之间的协调性减弱,较容易引发肌肉痉挛。此外,寒冷刺激、缺钙等,也会引发抽筋。

联勤保障部队第903医院康复科主任张存海介绍,若官兵在巡逻过程中发生肌肉痉挛,应停止活动,确定痉挛部位,并通过拉伸、按摩、热敷等方式缓解。小腿抽筋时,保持坐位或卧位,伸直痉挛的下肢,把脚尖往胫骨方向压。一般坚持2~3分钟后,痉挛的肌肉便可恢复。大腿抽筋时,可将大腿和膝盖弯曲至腹部前,双手环抱,放开后将腿伸直,重复此动作,直至抽筋症状消失。若脚趾抽筋,可将脚趾向脚背方向按压1~2分钟。有条件的,可在症状缓解后,用热毛巾外敷痉挛部位,或者在痉挛部位涂抹按摩红花油,以加强血液循环。

需要注意的是,发生肌肉痉挛时,不要用力捶打痉挛部位,否则会造成肌肉损伤。若短时间内多次发生肌肉痉挛症状,可能是某些疾病引起,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

巡逻时如何避免肌肉痉挛发生?建议战友们注意以下几点。

做好准备工作。平时做好体能储备,避免在巡逻途中因体能不支、过度劳累等引起肌肉痉挛。执行巡逻任务前,要充分热身,改善肌肉僵硬状态;还可准备巧克力、香蕉等能够快速补充体力的食物。

注意肢体保暖。四肢温暖可促进血液循环,进而把营养物质和氧气运送到人体肌细胞内,运走代谢废物,从而有效预防抽筋。在低温环境下执行巡逻任务时,要做好保暖措施。巡逻任务结束后,要及时进行肌肉放松和拉伸,促进血液循环和乳酸排出,避免肌肉痉挛发生。

科学饮食,适当补钙。日常饮食要营养均衡,多食用富含优质蛋白和钙质的蔬菜、鸡蛋、牛奶、豆制品等,以增加钙质吸收。碳酸饮料、咖啡等饮品会导致钙质流失,应减少饮用。此外,还可通过多晒太阳、口服钙片和维生素D等方式促进钙质吸收。需要注意的是,补钙要科学适量。过量摄入钙可能导致泌尿系统结石、心律失常等病症。

补充水分,保持电解质平衡。执行巡逻任务过程中,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出发前可准备适量水、电解质饮料或淡盐水,巡逻途中定时补充,避免因身体缺水或电解质紊乱发生肌肉痉挛。

切莫忽视肌肉酸痛

■汪学潮  刘奕麟

立春过后,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组织专家医疗队到部队巡诊。一天上午,医疗队来到某边防连队时,新兵小李一瘸一拐地前来问诊。骨康复科军医胡希军询问后得知,小李在前一天刚执行了巡逻任务,休息一晚后出现小腿酸胀疼痛症状。经过详细检查,胡军医判断小李为延迟性肌肉酸痛,为他进行了按摩治疗。

胡希军介绍,延迟性肌肉酸痛主要指人体从事大量运动后,出现的肌肉酸痛等症状。不同于肌肉的急性损伤,延迟性肌肉酸痛的主要特点是延迟性,即运动后的8~24小时出现疼痛症状,24~48小时疼痛达到高峰,随后疼痛症状逐渐减轻,5~7天后疼痛症状消失。

有人认为,延迟性肌肉酸痛是由于肌肉细胞在运动时产生大量乳酸,短时间内无法分解代谢。其实,这并不是延迟性肌肉酸痛,而是乳酸堆积。当乳酸被代谢掉时,酸痛症状会随之消失。目前认为,高强度运动是延迟性肌肉酸痛的主要原因。此外,韧带损伤、骨膜炎、下肢静脉曲张等伤病,也会引起延迟性肌肉酸痛。

虽然延迟性肌肉酸痛可以自愈,但发生后人体肌力会下降,运动能力也会下降。而且,延迟性肌肉酸痛长期积累,还会形成慢性疼痛和劳损。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可避免延迟性肌肉酸痛发生或减轻延迟性肌肉酸痛症状。

定期运动。养成定期运动的习惯,可以有效减轻突然性运动过量造成的腿部酸痛症状。运动时要重视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放松。

局部按摩。局部按摩是防治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有效手段,主要手法有抖动、点穴、揉捏、叩打、推摩等。其中,点穴和推摩是常用的下肢按摩方式。战友们运动后,可以按揉足三里穴和太冲穴。有条件的,还可使用筋膜枪、深层肌肉放松治疗仪等器械,辅助进行肌肉放松。

冷疗法和热疗法。如果下肢肌肉或关节在高强度运动后出现疼痛、肿胀、局部皮肤温度高等症状,可局部冷敷10~15分钟,以降低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发生概率。如果高强度运动1~2小时后,没有疼痛、肿胀症状,人体体温、脉搏恢复正常状态,可冲泡温水浴,能加快血液循环,提升机体代谢水平,促进乳酸分解,从而达到减轻肌肉酸痛、缓解疲劳的作用。

如果已经出现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情况,还可进行针灸治疗。针灸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肌肉纤维的修复和再生。若采取上述措施后,疼痛或肿胀症状无法缓解,甚至出现浑身无力、小便颜色变深等症状,可能存在软组织损伤、横纹肌溶解等病症,应尽快就医检查。

正确处理蛇虫叮咬

■王  宇  洪庆任

近日,某部中士小王因不明原因高烧,前往联勤保障部队第907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军医仔细问询和检查后,逐一排除了发热病因。了解到小王巡逻时被虫子咬了一下,之后就出现发烧、呕吐症状,接诊军医立即请皮肤科主任胡成到发热门诊会诊。

胡成查看患处后,判断小李是被蜱虫咬伤引起的发热。胡成介绍,当前天气回暖,蛇虫开始活跃。如果官兵被有毒蛇虫叮咬,就容易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官兵在野外巡逻或训练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并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

蜱虫咬伤。蜱虫常附着在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官兵在野外活动后,应仔细检查身体上有无蜱虫附着。如果不慎被蜱虫叮咬,不要慌张,可先在蜱虫身上涂抹酒精,使其头部放松或死亡,然后用镊子夹住蜱虫头部,垂直向上拔出。取出蜱虫后及时用碘伏或酒精对患处进行消毒。如果被蜱虫叮咬后的2~3天出现持续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应及早就医,并报告相关暴露史。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丛林等环境中。战友们应尽量避免在草丛边久坐,进入野外环境前可在暴露的皮肤和衣服上喷涂驱虫剂。

黄蜂蜇伤。被黄蜂蜇伤后,一般会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较容易发现。如果在野外巡逻时遭遇黄蜂,要保持冷静,保护皮肤裸露部位,特别是头颈部位;切忌奔跑、挥手驱赶等。如果已经被黄蜂蜇伤,应立即检查伤口。如果有毒刺残留在皮肤内,应尽快用镊子将毒刺拔出,再用拔火罐等方式将毒液吸出,并用洁净的水清洗患处。此外,被黄蜂蜇伤时,还可用酸性液体清洗伤处,如食醋。若蜇伤后病情严重,出现抽搐、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蛇咬伤。如果被蛇咬伤后,无法判断蛇是否有毒,应按毒蛇咬伤进行急救处理。①保持镇定,停止活动,避免蛇毒扩散。②脱离蛇的攻击范围后,立即用清水、肥皂水、生理盐水等清洗伤口,以清除外表毒素。③若伤口较深,可用消毒后的刀具,以毒蛇牙痕为中心做“+”形切口,以排出毒液。但要注意,如果伤口血流不止,不能切开。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用吸奶器、拔火罐等将毒液吸出。④保持伤肢下垂,使用止血带、绷带等将伤口近心端处扎紧,每20分钟放松绷带1~2分钟。在进行简单急救后,要及时送医,注射足量的抗蛇毒血清。为避免被蛇咬伤,建议战友们在野外巡逻时穿长衣长裤、作战靴,戴好帽子,还可以拿一根木棍或树枝开路,防止蛇类袭击;进入山区、林地前可在四肢涂抹风油精、清凉油等,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预防蛇咬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