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民兵>>焦点大图>>正文

以“九件实事”为抓手 创新拥军工作机制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常 超  田选鹏责任编辑:杜汶纹2015-01-08 15:13

以“九件实事”为牵引,解决官兵后顾之忧,把拥军优属工作做实

每个人都有个家,有家就有牵挂。对于离乡别亲的军人来说,牵挂就会更多。

2013年8月,眼看就要开学了,赴刚果(金)执行维和任务的47集团军某工兵团副政委刘聪禄的孩子,由于户口问题无法在老家旬阳县城上小学。家人一着急,就一天几个国际长途电话打给刘聪禄。该县人武部政委李涛得知情况后,马上上门了解情况,当天就协调县教育局和相关学校。“维和官兵的事,要特事特办!”该县有关部门和学校大力支持、积极配合,使刘聪禄的孩子得以按时入学。事后,刘聪禄从非洲给县人武部领导打电话说:“你们帮我解决了后顾之忧,我在国外一定安心维和!”

陕西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座谈讨论双拥工作时说:“陕西籍官兵的后顾之忧有没有,反映着我们陕西拥军优属工作实不实。”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利益格局调整,涉及军人军属维权的案件逐渐增多。针对这一问题,省军区协调地方有关部门,把涉军维权列为拥军优属的重点工作之一,及时办理涉军维权案件,着力让官兵安心军营练兵备战。

2012年9月,子长县商贸中心发生的一场大火,使经营毛线生意的军属营炳治夫妇的门市化为灰烬,损失达5万多元。按照合同协议,发生重大火灾等事故,经营户的损失应由商贸中心业主赔偿。但是,老营夫妇找到业主时,业主以“损失无凭据”为由拒不赔偿。营炳治的儿子在航母辽宁舰上服役,父母遭遇的维权纠纷牵动着他的心。子长县人武部了解这一情况后,多次到县商贸中心、保险公司等单位协调,请县法院主持庭外调解。最终,老营家获得了赔偿,县人武部收到来自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战士的感谢信。

以“九件实事”为平台,多措并举抓落实,更好地服务部队战斗力建设

为确保“九件实事”活动落到实处,陕西省军区协调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先后6次召开“九件实事”活动推进会,并表彰百名模范军属、宣扬“陕西十大强军先锋”。与此同时,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将办好“九件实事”纳入党管武装、国防教育、双拥模范城县等考核和评比内容;省民政厅在全省广泛开展为部队官兵“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十项活动。

记者了解到,两年来,陕西省已建立现役军人军属电子档案10万余份,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向现役官兵发送慰问信息10万多条,走访慰问军属1.2万多户,帮扶特困军属1800余户,悬挂“光荣军属”牌8万多个。近年来,陕西省还建立了义务兵优抚金增长机制和大学生士兵优待政策,通过多条途径支持部队战斗力建设。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九件实事”开展两年多来效果明显,陕西省军区政治部主任黄富强深有感触地说:“拥军优属氛围浓不浓,事关部队战斗力强不强。”他给记者看了两组数据。一组是省征兵办统计数据:2014年全省应征报名人数比2013年上升近20个百分点,其中大学生比上年度增长近50%,创历史新高。一组是省军区政治部统计数据:仅2013年,陕西籍官兵在部队立功人数就达691人,较2012年增加15%,其中一等功1人,二等功32人。

“九件实事”活动的深入开展,拥军优属工作的扎实推进,不仅使陕西全省崇军尚武蔚然成风,更为可喜的是极大地激发了部队官兵爱军精武、建功军营的内在动力,有力地助推了部队的强军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