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边兴军无缝对接
拓宽军地联建新渠道
2013年8月,牡丹江市连降大雨,正在修缮的某地下人防工程洞口因山体滑坡导致堵塞。4个城区人武部闻令而动,集结百余名民兵应急分队冒雨赶赴现场,很快排除了险情。
然而,就是这个地下人防工程,过去却被闲置多年。2013年,这个市在该人防工程召开了常委议军会。会上,市长林宽海的一番话掷地有声:“城市发展不能只盯着经济,必须建设巩固的后院。”市领导当场决定,重新修建人防工程。2个月后,集生活、战备、训练、避险于一体的地下指挥工程体系建成。这一地下工程的重新利用,使得军地联合指挥体系更加通畅。
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引领建设。市国动委与军分区共同研究新形势下国防动员建设的思路办法,以常态运行机制确保联建效果。走进市国动委办公室,只见国防动员“一纲六案”等文件整齐陈列,国防动员潜力调查统计和退伍军人服预备役工作流程赫然墙上,军地联建思路日益清晰。
实战是检验战斗力的最佳路径。去年9月,上级军地联合策应支援应急行动指挥所演习在地下人防工程拉开帷幕。军地联合指挥行动及保障实现无缝对接,整个演练顺畅利落,军地联建成效得到进一步检验。
互动交流同台受益
打造军地联育新篇章
牡丹江市拥有厚重红色底蕴和优势教学资源。这个市军地每年开展“重走英雄剿匪路”活动,并把队伍拉到八女投江的地点乌斯浑河畔,在现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他们还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军地共同搭建“雄师大讲堂”“砺剑讲堂”等平台,邀请专家教授开展国防知识讲座,军民同坐一厅,同受教育。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军分区所属每个人武部、营连都有1名国防教育教员,定期深入社区、村屯、学校及企事业单位,宣讲国防知识和边防法规政策;军分区两名主官还义务担任当地大学国防教育荣誉教授,向大学生传导国防理念。通过一系列地务实动作,群众信军爱军拥军的热情持续高涨。
近年来,该军分区已累计开展国防教育20余场,发放边防政策法规、国防动员、征兵退伍常识等宣传单10万余份。每年一个主题的军地联育活动都有上千群众积极参与,军地在交流互动中彼此增进感情、加深理解,“军爱民,民拥军”在牡丹江畔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