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走进国防大课堂
——杭州市探索创新国防教育模式纪事
■陈建良 蔡 俊 本报记者 左贵东
杭州市军地联合组织中小学生军训阅兵式。仇 迅摄
“西湖美景,闻名世界,但是,如果没有铜墙铁壁的国防,西湖美景必将黯然失色。”对此,了解抗战史的杭州市人民心里十分清楚: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937年11月,日军3个师团登陆杭州湾,随后入侵杭州城,飞机轰炸,炮弹炸城,损毁1.5万间店铺民房,死伤2.3万平民百姓,美丽的杭州城几乎成为满目疮痍的废墟。
尽管已经过去了70多年,但曾被日军烧杀掳掠8年之久的名城杭州永远不会忘却这段历史。
新世纪、新时代,当钱塘江畔奏响“打造名城强市、建设天堂硅谷”的号角时,杭州市的全民国防教育以“紧跟时代实行大开放、面向社会开展大教育、谋求效益共建大国防”为主题,开拓思路,创新载体,走出全民同上国防教育一堂课的新路子。
遍地开花 芳香四溢
5100多个乡村社区编织国防教育锦绣之缎
国防教育动漫上墙、拥军优属事迹进窗、各类军事图书入架……走进杭州市的乡村和社区,国防文化元素随处可见。据杭州警备区领导介绍:“杭州在乡村和社区开展的国防教育是全方位的,打开电视,国防教育专栏每周定期播放;点击电脑,内容丰富的国防教育网页映入眼帘;按动手机,你接收到的或许正是一条国防教育短信……”
该市军地领导认为,乡村和社区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末端,一定要在末端抓好落实。为此,该市打出一套国防教育“组合拳”:纳入社区网络建设,利用政务信息平台开设荧屏课堂、 联通网络课堂、 架起空中课堂,使国防教育融入百姓生活;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他们编写朗朗上口的国防教育“三字经”,上门入户分发,使之成为少儿学语的课本;纳入双拥共建活动,定期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军营一日”活动,培养居民的军事兴趣,增强大家的国防观念。在桐庐县分水镇东溪村,10多位大妈担当国防教育义务宣传员,她们不仅经常串门宣传国防教育,还坚持每月到驻军部队帮助战士洗衣服,给官兵们包粽子、做米果吃,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拥军活动。
2014年12月,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在杭州市召开全民国防教育工作会议,与会的各省区市国防教育办公室主任实地考察了杭州市滨江区星民社区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情况,对星民社区的做法和经验给予充分肯定。据悉,杭州市共有乡村和社区5100多个,像星民社区这样步入全民国防教育先进行列的社区和乡村就有300多个。这些乡村和社区编织起国防教育锦绣之缎,使全民国防教育成为名城杭州的一道靓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