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上旬,广东省佛山军分区组织顺德区容奇港民兵应急分队开展抗洪抢险拉动演练。李 慧摄
洪水过境,西江告急、北江告急、仙湖告急!民兵轻舟大队、无线电通信分队、无人机救援分队等12支应急队伍快速集结,开赴灾区侦查灾情、疏散群众、打桩筑堤、应急排涝、水上救援……
5月下旬,广东省佛山市举行大规模防汛抢险救援演练,检验民兵应急队伍的指挥、技能、装备和作风。近年来,该市民兵应急力量建设坚持以使命任务为牵引,突出科学组训,在用兵中强兵,战胜了一次次急难险重任务的严峻考验,被人民群众誉为“定海神针”。
“不在编精、编活队伍上下功夫,应急力量建设只能挂空挡”
佛山地处珠三角,民营经济发达。一年,军分区组织民兵整组抽点,考核组等了半天,应急分队仍然没有齐装满员赶到现地接受点验。
这次尴尬经历,引起军分区党委“一班人”的深思:现有应急力量摊子看似铺得很大,但真正抓在手上、关键时刻管用的队伍却很少。究其原因,是因为分散组建、分散管理,导致人员难召集、集结难到位、作用难发挥,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要求。
“不在编精、编活队伍上下功夫,应急力量建设只能挂空挡!”民营大中型企业是佛山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力量,科技含量高、单位基数大、人员素质强。仅顺德区就有知名民企数百家,其中很多民企设有党支部,是民兵编组的丰富资源。该军分区结合实际推行“四个拓展”的编组模式,即由户籍地向工作地拓展、由区域向行业部门拓展、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拓展、由国有大中企业向建有党组织的规模型民营企业拓展。
该军分区还着眼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安保警戒、维稳处突等的任务,围绕 “任务牵引、分类建设、突出重点”原则组建一批民兵应急队伍,在各区县均组建常态化民兵应急分队,力求辖区一旦发生险情和灾情,就近有一支队伍第一时间出动,友邻有一支队伍待命支援。
编组实现精确化,应急力量实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2014年12月,一男子不慎落入河道,经搜寻仍下落不明。军分区接到救援请求后,立即派出无人机应急救援分队,前往现场进行搜索。经过现场勘察地形、水下探测等,救援分队与当地警方联手将遗体打捞上岸。
“提高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没有捷径,必须与实战任务对接”
2012年,佛山市季华三路一辆满载化学品的货车自燃,随时都有发生泄漏的危险。军分区第一时间派出民兵防化救援分队赶赴现场,不到2小时就控制了险情。
“提高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没有捷径,必须与实战任务对接。”军分区司令员郑佳树介绍,应急分队训练除了完成队列、体能、射击等基础课目训练后,还突出森林防火、抗洪抢险、抗震救灾、保交护路等10余个课目,涵盖应急维稳、抢险救灾、参战支前等方面,增强实战性、专业性和实用性。
——管理实现信息化。开发《民兵应急队伍信息管理系统》,设置人员管理、装备管理、训练管理、影像管理、文件管理、资料管理、抢险救灾管理、队员保险管理等11个模块,极大地提高收集信息的速度和质量,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及时、可靠的参考依据。
——训练实现实案化。他们按照“用啥训啥、缺啥补啥”的原则,以“快速集结、快速机动、快速展开”的目的,抓好快反训练;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在近似实战的条件下锻炼和摔打队伍,开展有针对性的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不断提高民兵的军事素质,促进战斗力的生成。
——保障实现集约化。着眼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物资保障能力,他们建立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应急库室。仅民兵轻舟大队就储备185类共万余件各类抢险救灾物资及设备,大型设备包括冲锋舟、橡皮艇、打桩机、挡水子堤、潜水设备专用车等,还准备了各种应付不同情况的工具。
实战才能打造精兵,常用方可锤炼劲旅。5月29日,记者在南海区看到,通信车、无线电台和对讲机一应俱全,10余名民兵正在对运输车、野炊车等进行保养。区人武部领导介绍,该区重点民兵应急分队的所有战备车辆均实现随时上路执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