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里, 我追寻着你

晋城市军地联合寻访表彰“军营晋城好儿女”活动纪实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王军喜 本报特约通讯员 酒 磊责任编辑:王春艳
2015-07-17 15:20


“军营晋城好儿女”寻访表彰活动海报。酒 磊

晋城,一座与人民解放军有着特殊情感的城市。

在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晋城先后有10余万人参军,20余万名民兵支前,上万名烈士为国捐躯。

如今,从这片深情的土地上走出去的近2万名现役官兵依然坚守在全军各个岗位上,为强军梦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在这些人中间,有驻守生命禁区的“新闻尖兵”郭丰宽、有享誉全军的“铁甲精英”郭峰、有托举战鹰直刺苍穹的士官王旭光……他们岗位不同,工作战斗的地方不同,但他们来自同一个地方——晋城,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军营晋城好儿女”。

从万里戈壁,到雪山高原,从茫茫林海,到孤烟大漠,一路寻访一路动容——

军营晋城好儿女,更是军人好样子

一代军人有一代军人的担当,一代军人有一代军人的风采。在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而努力奋斗的新形势下,晋城籍官兵有什么好样子?

为回答这个问题,用榜样的力量激励晋城籍官兵献身国防、建功立业,并向社会传递军营正能量,晋城军分区和晋城市委宣传部联合发起了“弘扬时代精神、践行强军目标——军营晋城好儿女”寻访表彰活动。

活动部署后,晋城市县两级政府迅速成立寻访领导小组。通过查阅入伍档案,给军属发放推荐表,向部队函调等方式,对正在服役的晋城籍现役官兵进行摸底。历时近4个月,从近2万名晋城籍现役官兵中遴选出80名优秀军人作为“军营晋城好儿女”的候选表彰对象。

这些表彰对象或是爱军精武的标兵,或是爱岗敬业的模范,他们都是在全军各个部队中硬邦邦、响当当的先进人物,其中25%的人荣立二等功以上,36%的人工作在边防一线,44%的人参加过全军重大军事行动等并作出突出贡献。他们是“军营晋城好儿女”,更是军人好样子。

此后,晋城军分区与晋城市县两级宣传部门的同志组成了30多个联合摄制组,马不停蹄奔赴祖国各地采访挖掘他们的先进事迹。

为还原解放军报驻西藏记者郭丰宽当年采写《李素芝医疗队搏击暴风雪》的情形,摄制组的同志踏上了渺无人烟、白雪覆盖的藏北高原。

据统计,2个月的时间里,30多个摄制组穿越了大半个中国,足迹遍布12个省43个县市,行程达15万余公里,通过真切的镜头,拍摄了晋城籍官兵在部队一线的成长经历和工作全景,并将他们身上满满的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他们像一座座灯塔,激励着晋城籍官兵,也感召鼓舞着身边战友——

为提升战斗力汇聚起强大的力量

晋城市城区籍战士郭旭东,是陆军第16集团军某特战旅一名班长,也是一名响当当的“特战之王”。甘于吃苦的他时时感染着全班战士。

班里战士陈建鹏,训练成绩上不去,曾几次请求调离特战队。为了不让陈建鹏掉队,郭旭东和陈建鹏结成一帮一对子展开训练。捕俘训练,郭旭东当“活靶子”,格斗训练,郭旭东当“沙袋子”。

一次,郭旭东发高烧,输完液后直接到训练场陪陈建鹏练倒功,回到宿舍后,郭旭东一头扎到床上呕吐不止。陈建鹏得知后难过地说:“班长,你还是让我走吧,我不想让你再跟我受这份罪了。”郭旭东坚定地说:“留下,你就是一名勇士;走了,你一辈子是个懦夫。”陈建鹏听后再也不提调动的事,训练更加刻苦了,很快成为旅里的训练尖子。

李嘉旗是晋城高平籍战士,体质稍弱,面对部队各种训练项目原本有些胆怯。跑障碍,总是比别人慢半拍,练体能,总是差别人一截子。

前不久,他收到晋城军分区通过民政部门邮寄给他的“军营晋城好儿女”事迹光盘后,感触良多,想起家人充满希望的眼神和那些同为晋城籍优秀战友们的先进事迹,他暗暗下定了决心。从此,训练场上多了一个勤奋刻苦的身影。手磨出了血,脚打上了泡,他全然不顾。工夫不负有心人。李嘉旗的训练成绩突飞猛进,很快就在支队举行的全能比武中“摘金夺银”,其中单双杠还打破了支队的历史纪录。

晋城军分区政委张志勇告诉笔者:“铸魂育人是战斗力生成的源泉,‘军营晋城好儿女’像一座座灯塔,不仅激励着晋城籍官兵,也感召鼓舞着身边的战友扎根军营、献身国防,为提升战斗力汇聚起强大的力量。”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