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兵预备役部队转型,实现力量布局更加合理

来源:解放军报责任编辑:王春艳
2016-03-21 14:56

关键词:联动选编

四川省军区某预备役防化团联合现役部队考核选拔预备役人员——

紧贴任务需求补足战时需要

■曾洪国 霍焱国 本报特约记者 孙绍建

组织人员侦察检测、压制稀释、多法封堵……3月11日上午,四川某预备役防化团整组点验大会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检验性拉练考核中拉开帷幕。考核场上,来自第13集团军某防化营的石昊、童永福两名战士“考官”格外引人注目,只见他俩不断抛出“敌情”,预备役官兵沉着应对,见招拆招。

“这是我们专门从现役部队请来的‘兵考官’,他们将全程参与编兵整组工作,为选兵点将当好参谋。”该团团长钟廷顺介绍说。

这个团曾参加汶川抗震救灾、青海玉树地震跨省救援、“天府使命-2015”演习等大项任务,是四川军地应急应战的一支“拳头”力量。前两年,他们作为原成都军区试点单位,积极与友邻部队开展挂钩联训,嵌入现役部队官兵一起训练,部队战斗力得到大幅提升。

然而,他们在长期实践中发现,一厢情愿的独立编兵越来越容易遭遇“尴尬”,战斗力也因此大打“折扣”。2014年7月,该团参加上级组织的一次检验性综合演练,途中两辆洗消车趴窝,大家束手无策时,才发现整组时没有将修理人员编进队伍。

“既然我们与现役部队在联训联演上尝到了甜头,为何不进行联动选编呢?他们最清楚战时需要补充什么样的兵员。”今年年初,在该团整组工作动员部署会上,团政委赵思勇把自己的想法提了出来,得到了团党委“一班人”的赞同。“把预备役潜力转化为作战能力,是我们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脱离现役部队谈编兵整组,无异于缘木求鱼。”该团政委赵思勇感慨地说。

随后,整组工作动员会开成了一次“诸葛会”,他们邀请友邻部队代表、地方相关人员参加,组织各营连现役干部、预备役干部献计献策,着重查找编兵整组工作中暴露出的“短板”,先后梳理查找出12个具体问题,并区分责任,明确整改时限,逐项挂账销号。与此同时,团党委会同现役部队、地方组织人事部门,按照技术人才优先编、复转军人重点编、指挥岗位考核编的思路,打破地域、行业限制,实施跨地区、跨系统编组,遴选精兵强将,从源头上夯实战斗力生成的基础。

3月上旬,石昊、童永福两位班长被邀请到团里,与团领导坐到一起研究整组计划,全程参与预备役官兵考核选拔工作。他们与2名“兵考官”一道,逐个审查预备役官兵分布情况和个人详细资料,逐条核对编配信息,客观评价岗位效益。团里经过通盘考虑进行了一系列的统筹安排,将16名军事考评不达标的预备役军官调整出队,将30余名专家型技术人才纳编,实现整组编兵效益最大化。

高素质的预备役官兵队伍,为部队战斗力的攀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2月,四川省内江市某制药厂化学品泄漏。抢险救援中,指挥员突发急性阑尾炎,后勤处预备役助理员李伟临危不乱,果断指挥处置,成功排除了险情。团参谋长屈东介绍说,目前该团预备役官兵专业对口率达到85%,形成了一支梯次搭配合理的预备役官兵队伍。近3年来,他们先后40余次跨省、市机动执行任务,次次出色完成,得到上级表扬和肯定。

关键词:压减数量

精减低层次分队,瞄准高素质群体,天津警备区创新民兵编组模式,走开精准编兵之路——

瘦身是为了筋骨更强健

■陈冉伟 本报特约记者 邢邦明

渤海之滨春潮生,海河两岸观转型。

3月13日晚,虽是周末,天津警备区的一间会议室内却灯火通明。该警备区司令员姚小旋正组织相关部门,就如何告别粗放式编组展开激烈讨论,聚焦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新使命,以改革精神推进精准编兵,努力走出一条民兵整组工作的探索之路、创新之路。

让身材瘦下来——

压缩规模,甩掉多余“脂肪”

民兵队伍规模压缩意味着什么?有人认为,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军兵种力量得到加强,民兵作用地位有所降低;还有的谈到,以后民兵队伍规模小了,编组任务少了,训练担子也轻了。事实果真如此吗?

“这可不是简单的‘加减法’:减去的是制约民兵队伍建设的‘绊脚石’,增加的是改革赋予的新使命,带来的是民兵队伍发展的新机遇。”姚司令员告诉记者。这次改革,省军区系统接受军委国防动员部直接领导,还要为所属战区提供作战支援保障,对接机关、服务对象增加,职能使命也相应拓展。

瘦身!这是一道摆在眼前的时代考题。压缩规模就是要甩掉多余“脂肪”,实现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新跨越。

摆在记者面前的,是一份呈报军委国防动员部关于省军区系统力量编成的建议,也是天津民兵实施精准编兵的规划图。这是该警备区围绕省军区系统调整相关问题,经过认真考察和研究得出的成果。其中,重点对民兵队伍如何“瘦身”进行了系统研究和科学筹划。

优化民兵规模结构编组,突出民兵参战支战职能,区分直接作战、支援保障和储备补充3类队伍类型。调整基干民兵队伍,取消应急队伍,将应急职能融入其中。在数量上取消普通民兵,压缩基干民兵,将基干民兵数量压缩到现有人数的一半……

让力量强起来——

优化布局,编就结实“骨骼”

砍掉9支层次较低的民兵分队,责令围绕使命任务,紧盯高素质人才资源,“回炉”重建高技术民兵分队。这是该警备区对5个人武部年度编组情况汇报后亮出的“黄牌”。

“虽然我们是民兵建设老典型,全国民兵工作会议曾在天津召开,但是绝不能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裹步不前。民兵队伍压缩后,虽然身子变小,但肩上担子不是减轻而是更重了。”天津警备区政治部主任王天力介绍说。

闻鼙鼓而思良将。伴随着使命任务的不断拓展,民兵队伍对兵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素质逐渐发展成为编组的重要依据。然而,用改革这面“镜子”照一照,用“新使命”这把标尺量一量,高素质人才缺失依然是制约民兵队伍建设的最大“短板”。

拨开思想的迷雾,该警备区党委一班人思路更加明确,态度更加坚定:高素质人才在哪里,编组的触角就要延伸到哪里。

挺进高端技术产业链,实现技术优势融合。他们顺应当地科技强市发展战略,瞄准大飞机、大火箭、大造船等高新项目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以及遍布全市并不断崛起的小型科技企业,进一步加快民兵组织向高技术产业转移拓展。

抓住新兴兵员聚集体,实现资源优势聚合。他们瞄准中心城区不断崛起的楼宇经济体、郊区城镇化进程和“三区联动”催生的示范工业园、农业产业园和养殖示范园,编组符合条件的高素质可编兵员,探索“楼宇企业为基础、衍生实业为补充、物业管理为纽带”的编组模式,不断提升民兵组织编建层次。

打破以前“大而全”的粗放式编兵模式,天津民兵组织力量结构正悄然发生变化。

让肩膀顶上去——

聚焦使命,打造强劲“铁拳”

这是几年前发生的一幕:某油库突发火灾,所在区人武部两支应急分队立即赶往现场,面对翻滚的浓烟和蹿动的大火,由于平时缺少有效的针对性训练,只能为专业的消防队员打下手……这一次“战场”上的失利,成为该人武部官兵们心头永远的痛,也让警备区领导陷入沉思:民兵队伍不能一“建”了之,要把他们淬炼成钢,打造成为有效履行使命的强劲“铁拳”。

为使民兵做到“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到位、第一时间控局”,他们科学制定了民兵训、管、用的“5种能力、30项指标”,常态训、常态管、常态用,提升应急能力素质和响应速度。他们在“分批训、定期考、随时拉、实战演”的常态化训练中全面增强应急力量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把人员在位率、装备完好率、人装配套率、专业对口率和综合出动率作为日常管理的刚性指标,利用自主研发的“应急力量动态管理系统”,将兵员、装备、器材等全部输入数据库,实施动态管控,采取集中用兵与分散用兵、突击性用兵与经常性用兵、执行急难险重任务与立足本职岗位用兵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应急分队参与驻地经济建设和文明建设,增强应急行动实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