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遗忘的日本侵华“文化战争”

来源:战略观察家微信公众号作者:乔良责任编辑:菅琳
2015-08-28 16:26

日本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同时,也打响了对中国的文化战争。其实质就是价值观入侵,企图通过文化手段迫使中国人全盘接受其侵略意志,最终心甘情愿地沦为精神文化上的亡国奴。

让人遗憾的是,抗战胜利整整七十周年后,今天已经很少有人知道,日本侵华战争不但在炮火纷飞的军事战场上进行,同时也在另一个重大隐秘的文化战场上展开。多年来,国内描写日本对华军事侵略的著作汗牛充栋,但却几乎完全忽略了与日本侵华战争并行的“文化侵略”。整个侵华时期,日本广大士兵和民众究竟处于怎样一种被侵略文化所煽动的狂热状态?战时日本国民究竟如何看待被他们疯狂侵凌的中国人?这背后又折射出怎样复杂微妙的日本民族精神性格?只有弄清楚这些深层问题,我们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明白中日为什么会发生战争的文化根源——起码是未经历那场悲剧的中国人,不至于从肤浅庸俗的“抗日雷剧”中去认知抗日战争,从而多一些对历史严肃深刻的清醒反思,才能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

现在,我们终于欣慰地看到,国内有人将关注焦点投向了日军侵华的精神领域,将当年特殊神秘的“笔部队”的丑恶行径,暴晒于光天化日之下。《刺刀书写的谎言》一书,向世人首度揭秘战时日本文坛“笔部队”,如何主动充当军国主义“思想刺刀”,成为日军侵华“思想战”的急先锋,嗜血奔走在侵华战场的第一线。“笔部队”作家穿着不同军种的制服,腰跨战刀,佩挂胸章,他们有的直接从军入伍,左手拿枪,右手握笔,一边亲自参与屠杀,一边蘸血为墨,以笔助战,大肆为侵华战争摇旗呐喊,与“枪部队”文武勾结,沆瀣一气,炮制大量煽动战争狂热的无耻谎言。这些恶魔的吹鼓手和辩护士所犯下的累累罪行,丝毫不逊于“枪部队”给中国人民制造的血光之灾。

《刺刀书写的谎言》不仅为读者还原了一支闻所未闻的“神秘部队”,更生动展示了一面折射日本民族战争心态的“他者之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描写了九个日本“笔部队”的骨干作家,其中有“侵华文学第一人”火野苇平、唯一被判刑的从军作家石川达三、“陆军班头号功臣”林芙美子……由中国作家分析日本作家,从敌方作品透视抗日战争,这本身就是一件深长意味的事情。显然,作家的眼光看“作家”,比之一般读者,更能透视“作家”的灵魂,特别是作为视独立思考为生命的“社会良心”,日本的这些“公知”们,如何最终演变为一场疯狂侵略战争的盲从者和支持者?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除了鹿地亘夫妇、绿川英子等极少数正义作家流亡到中国之外,其他作家几乎全部加入了日本法西斯主义政权的附属机构“日本文学报国会”,总人数达4000之多。他们积极投身侵略战争宣传的动机微妙复杂。其中有的人是被军国主义饮鸩止渴的精神欺骗所蛊惑,有的人则是畏惧法西斯政府的疯狂迫害而缴械投降;有的人为了出名得利而主动投怀送抱,有的人则本身就是不可救药的狂热军国主义分子。而尤其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许多后来大力鼓吹侵略战争的作家,竟然大多都曾是倾向进步的左翼作家。他们一度坚定反对过日本的侵略扩张政策,后来在军国主义的残酷镇压下,才宣誓投靠法西斯政府成为“转向作家”。本书中写到的女作家牛岛春子的动摇软弱,矛盾分裂,就是侵华期间“转向作家”的集体精神写照:从坚定的共产党员,到屈服于日本军部的变节者;从饱受迫害的“共产罪囚”,到“灰姑娘变公主”的文坛神话;从经不住名利诱惑为侵略者高唱赞歌,到战后矛盾纠结的痛苦反省……二战时期,绝大多数日本作家在经过牛岛春子式的心理挣扎后,最终背离文学的基本道义,集体沦为日本军部的侵略帮凶和御用文人。作者将所有这些充满悖论分裂的日本侵华文学家命名为“异人种”,可谓准确传神。这些文化“异人种”集体演绎了一出日本版的“儒林外史”,在真实与谎言、良知与罪责、艺术和政治之间纠葛挣扎,演绎了世界战争文学史上令人感慨唏嘘的一页。

其实近代以来的日本作家,并不缺乏反抗强权的正义之心。无论受到多么残酷的打击迫害,他们从不甘心让渡出自由创作的宝贵权利。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文坛为何陷入空前的“暗谷”时代,日本作家们为何如此大规模集体堕落,甚至连川端康成这样著名的作家都在“爱国主义”的煽动下丧失起码的正义良知,对侵略战争从迷惘到接受、从屈从到肯定,最终随波逐流到承认自己“既是风又是水”?这一复杂现象不单单是一个文学问题,它涉及到日本的政治、历史、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更缘于日本人幽暗复杂的民族根性。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