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焰揭日本所谓“无条件投降”的幕后真相

来源: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作者:徐焰责任编辑:黄杨海
2015-08-31 09:41

1945年8月15日东京时间中午12时,日本军民都奉命聚集到收音机旁列队,以“收听重要广播”。在以颂扬天皇为主题的国歌《君之代》响起后,一个发尖的男声从收音机中传来──这就是普通日本人首次听到的被称为“仙鹤之声”的“御音”。以“朕”自称者用文言体在通篇广播中,都回避了“战败”“投降”字样,只说“饬帝国政府接受”盟国的《波茨坦公告》。

此刻,日本军民虽多不知公告内容,却明白已屈服,顿时抽泣声、号啕声、以头扑地声到处响起。后来,天皇裕仁这篇广播诏书被日本人称为“终战诏书”,中国有些书籍将其称为“宣布无条件投降”。此刻,日本天皇事实上表示了降服,不过同时又申明,是以“维护国体”为前提,这在战后酿下为军国主义翻案的隐患。

美日秘密谈判“无条件投降”时,同意保留天皇制

1943年以后,以天皇为首的日本上层知道军事上败局已定,一面要求部属以“玉碎”的疯狂尽量给盟军多造成伤亡,另一面也积极寻求进行秘密谈判。

美国为减少损失并摸清对手的底细,派出杜勒斯为首的谈判代表到中立国瑞士,同日本代表藤村义良海军中佐经常在昏暗的酒店角落或无人的树林间,密谈媾和条件。1945年春天,天皇又要求设法让还未参加对日作战的苏联出来调停,并说明“无条件投降为实现和平的唯一障碍”,这句话的意思便是可以有条件投降。

罗斯福总统生前比较倾向于铲除日本“官军财抱合”的侵略势力。1945年4月他突然去世,以副国务卿、原驻日大使格鲁为首的“日本帮”一批官员,马上积极鼓吹可保留天皇和财团为美国服务,继任总统杜鲁门称赞格鲁的观点是“真知灼见”。

接到美国提出的有松动态度的投降条件,天皇仍寄希望于苏联出面调停,想去掉“投降”字样,改为“体面和平”。当时,日本陆海军要人大都认为,德国战败后,苏联可能向盟国建议与日本媾和,如接替杉山元任陆相的阿南惟几大将就认为:“苏联由于在战后会和美国对立,不愿意日本太软弱,可以预料,他们会出现有余地的态度。”

因此,当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公开发表了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时,日本政府声称“不予答复”。据后来有人考证,日本政府此语带有日后再考虑的意思,外务省官员用英文表述时,却翻译成了“不予理睬”的意思,这又激怒了美国最高层,于是决定尽快使用核武器,不仅打击日本,也要向苏联显示自己的超强实力。

1945年8月6日,美军向广岛投掷了第一枚原子弹。8月9日上午,苏联对日宣战的消息传到东京,日本当局最后的希望破灭,在当夜召开的御前会议上,天皇否决了陆军方面要求继续作战的要求,于10日晨做出“圣断”,决定向盟国表示,可接受《波茨坦公告》,不过却在最后加上一项要求──“附以一项谅解:上述宣言并不包含任何要求有损天皇陛下为至高统治者之皇权”。

8月11日,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通过瑞士告诉日本:“自投降之时刻起,日本天皇及日本政府统治国家之权力,即须听从盟国最高统帅之命令”。这段话等于表示同意天皇和原来的政府继续统治国家,只是要求行使这一权力时,要听从盟国的命令。得到美国这一答复,天皇表示满意。8月14日,日本通过中立国正式通知了盟国接受《波茨坦公告》。从国际法规的角度看,8月14日应该说是日本正式接受投降日。

后来许多人认为8月15日是投降日,因为当天日本天皇正式在电台广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战后日本的解释,天皇对外广播的《终战诏书》算是战争的结束,在战后几十年间,每年只纪念“八一五”。

其实若看一下天皇裕仁的“八一五”诏书,全篇回避了“战败”“投降”字样,把自己当初下令开战说成是“解放东亚”,并以轻蔑态度,不承认对中国进行战争,只说“向美英两国宣战”导致“交战以来已阅四载”。

这篇讲话只是向自己国民解释要停止作战,又讳言投降,颂扬侵略,大念忍经。日本政府后来宣传这一诏书挽救了国家,并把二战终结的大功放到裕仁头上,真是可恶可笑。日本右翼势力一直鼓吹为侵略翻案,正是坚持这篇诏书的精神,可见其留下重大的历史隐患。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