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焰揭日本所谓“无条件投降”的幕后真相

来源: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作者:徐焰责任编辑:黄杨海
2015-08-31 09:41

美国想利用日本,是放宽投降条件的关键

战后日本进步史学家井上清在《天皇的战争责任》一书中曾这样概括:“日本投降实际上是以天皇为首的上层在人民不知情的情况下,同美国进行的一场交易。”既然是“交易”,自然要讨价还价,就不会是“无条件”。

日本投降时能同美国讨价还价,这是因为它不像德国在投降时那样,本土已经被盟军完全占领,其本土还没有攻入盟军一兵一卒。日军在战争结束时,在国内还有360万驻军,而在海外有350万军队。这时日本能投降,确实减少了盟国的牺牲和物质损失。

按美国1945年夏天制定的计划,因已有的两枚原子弹已投出,需再用几个月生产出七八枚,方能在东京湾登陆。美军还认为,即使进行核攻击,也会付出数十万军人伤亡才能征服日本。出于这一原因,当时盟国许多人的最大愿望是早些结束战争,因而不太关注对战犯的全面追究。

看一下美国同日本秘密谈判的过程也会知道,投降的条件就在于保留天皇制,同时也保留了作为侵略战争支柱的财阀,最后只追究了部分作为前台打手的军阀头目。战争结束前夕,美国副国务卿格鲁等人就不断向总统建议,对日采取宽大政策,他们宣传说:“天皇可能是日本能起稳定作用的唯一力量。”“日本的大企业家过去就是,将来也是我们忠实的朋友。”美军进驻日本后,作为占领军司令的麦克阿瑟又认为,保留天皇裕仁在位,才能帮助美军实行管制。

杜鲁门吸取这些意见,在美国占领日本后,采取掩盖天皇和皇室战争责任的方法,并实行扶植其恢复发展经济的政策,使当地原来负有重大战争责任的三井、三菱、住友等大财团逃避了战争责任,并且从此为美国服务。随之,日本并未改变原有政府,最重要的战犯未受追究,拆除可供军事所用的重工业、对受害国赔偿等更被美国一笔勾销,这与德国无条件投降真有天壤之别!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