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军事变革与中国创新

来源:参考消息作者:金一南责任编辑:康哲
2016-01-11 13:55

6月20日,总参某电磁频谱管理中心仿真室技术人员赴空军某部,开展用频装备频谱参数核查和电磁环境采集。信息化时代,电磁波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宋吉河

军事变革从来不是为了赢得赞誉,而是为了赢得战争。这一变革从来不可能是一曲诗情画意的田园牧歌,必然是一场新旧之间的艰难较量与铿锵碰撞。

为什么不要田园牧歌而非要铿锵碰撞?

因为非变革不能胜利。

不变革就会被他人消灭

1806年10月,普鲁士军队在耶拿战役中兵败如山倒。卡尔·冯·克劳塞维茨评论说:“它不只是一个风格过时的例子,而且是墨守成规导致的极端缺乏想象力的例子。”作为普军奥古斯特亲王的副官,克劳塞维茨在这场战争中丢人地被俘。这位后来成为西方军事战略鼻祖的人,刻骨铭心地把普鲁士军队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三条:中高层军官很少认识到战争特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军官们更关心自己的军衔和社会地位,而非训练与作战;士兵缺乏爱国心和军人精神。

克劳塞维茨的结论是:“所有在1806年以前和1806年内注意普鲁士情况而不怀偏见的人,都会评论说,它已徒具其表,实际上已经没落……人们听到机器还在轧轧作响,就没有人问,它是否还在工作。”

36年后,这场灾难轮到了中国。

1842年8月,大清王朝军队在兵败如山倒中结束第一次鸦片战争。近代史学家蒋廷黻评论说:“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远东的近代史就要完全变更面目。”

为什么那场改革晚了20年?蒋廷黻找出三条原因:中国人守旧性太重,承认有改革的必要极不容易;实行新政,科举出身的士大夫地位摇动,他们反对;中国知识阶级和官僚阶级最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精神。

最终结局通过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让世界惊诧,如一家澳门报纸评论:“中国之装备,普天之下,为至软弱的极不中用之武备,其所行为之事,亦如纸上说谎而已。国中之兵,说有七十万之众,未必有一千人合用。”

从耶拿战役普鲁士王朝的溃败,再到鸦片战争大清王朝的溃败,可知变革之艰难,中外概莫能外。变革就是扬弃,就要创新,而扬弃和创新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消灭自己。谁又愿意消灭自己呢?

但不变革不创新,就会被他人消灭。后来为世人称道的普鲁士军事变革就此开始,以总参谋长沙恩霍斯特为首领,克劳塞维茨任其办公室主任。普鲁士军事变革带来的成效,使其最终成为欧洲军事变革的典范。

后来为世人诟病的大清军事变革也就此开始,从八旗到绿营,从绿营到湘淮军,从湘淮军到小站新军,军制转换频繁,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朝代。但没有一次是战前转制,皆因时机错过战败而被迫转制,结果仍然无法避免下一场失败。就如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所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