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世界治理的中国方案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张文木责任编辑:康哲
2017-10-05 01:10

三、世界历史已进入了质变的临界点

五十多年来,世界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18]中呈现出“否定之否定”式的规律性变化。我们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没有像苏联和美国那样进入被历史否定的行列,恰恰相反,中国通过自我“否定”即自觉改革的方式还获得了巨大发展。

20世纪50年代,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1950年2月14日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由此打破西方的封锁,巩固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但我们并没有绑在苏联的战船上,而坚持独立自主。

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赫鲁晓夫有严重的大国沙文主义,他既想和中国合作,还要干涉中国内政,不懂得如何与中国共产党打交道。1958年4月18日,苏联国防部部长马利诺夫斯基(Rodion Yakovlevich Malinovsky)写信给中国国防部部长彭德怀,表示苏联过去援助中国建设的三个长波电台功率太小不足以指挥其在远洋活动的潜艇,希望双方合作,由中方出资3000万卢布、苏方出资7000万卢布,使用时间双方各占50%,用4年时间在中国南方建设一座大功率长波电台。1958年6月7日,毛泽东读到彭德怀于6月5日提交的报告后批示:“钱一定由中国出,不能由苏方出。使用共同”;“如苏方以高压加入,则不要回答,拖一段时期再说”[19]。同年6月28日,苏联又希望借用中国沿太平洋海岸线,提议“建立一支共同潜艇舰队”。毛泽东明确告诉苏联大使帕维尔·尤金(Pavel Yudin):“使我想起斯大林的东西又来了。”[20]“斯大林的东西”,也是沙皇的“东西”。毛泽东这时生气的是,中国刚结束了俄国霸占中国辽东的历史,赫鲁晓夫怎么又学着沙俄搞起新的“华俄道胜银行”[21]来了?毛泽东对尤金动情地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一万年不要援助。”[22]

说到毛泽东拒绝赫鲁晓夫,就不能不从19世纪末中俄合作的“中东铁路”说起。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需要与沙俄建立反日联盟,为此允许俄罗斯在中国东北修建铁路,这就是著名的“中东铁路”。中东铁路北段从满洲里到绥芬河,是俄罗斯修建的,俄罗斯占股份51%,中国占49%。科技人员连同其家属过来,需要管理,这样警察继而军队就得来并在中国东北铁路沿线形成国中之“国”。这样两国在中东铁路上就结了怨。毛泽东出生后第三年这条铁路开始修建,最后这条铁路又是在毛泽东手里收回的。如果懂了这段历史,就懂得了赫鲁晓夫当时的那个“合作”建议,即使从加强中苏友谊考虑,毛泽东也是不能接受的。毛泽东经历过近代中东铁路从修建到收回的那段历史,知道如再重复中东铁路的合作方式的结果又会重复帮人反帮出仇人的老路。

赫鲁晓夫听不懂毛泽东的好意,随即翻脸,转而到美国寻找艾森豪威尔的“合作”,要联美制华。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就计划修“三线”,预防美苏南北两面夹击中国。此时,毛泽东在《七律·冬云》一诗中说:“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虎豹指的是美国,熊罴是指苏联。当时的中国对这两霸的态度就是“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在这个困难期,我们坚决走自己的路,不顺从任何霸权大国。

有意思的是,今天的特朗普身上有些当年的赫鲁晓夫乃至戈尔巴乔夫的影子:赫鲁晓夫修柏林墙,特朗普修墨西哥墙;赫鲁晓夫想跟美国改善关系,却将手伸向古巴,弄出一个“古巴导弹危机”,这让他灰头土脸,除了美国人民的反感,结果是一无所获。特朗普想跟中国改善关系,却将手伸向朝鲜半岛,弄出个“萨德”导弹危机,其结果除了引起中国人民的反感外,也将是一无所获。还有,戈尔巴乔夫放弃华沙条约组织,特朗普想放弃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美国开始跟过去的盟国“亲兄弟明算账”了。当一个国家开始把政治当买卖来做的时候,其国力就开始萎缩了。尼克松在《真正的和平》一书中有段文字适用于描述当今美国特朗普的执政风格:

当初,列宁非常清楚,西方人的天真对共产主义事业是多么有用。他以鄙夷的口吻称他们为“有用的白痴”。这些有用的白痴总是一本正经,对那些最为复杂的问题作出非常简单的、令人可笑的回答。他们这样做并非出于故意,而是出于无知。[23]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上台。勃列日涅夫又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赫鲁晓夫向美国全面妥协,勃列日涅夫则走向与美国全球争霸。赫鲁晓夫带来的是国家形象受损,勃列日涅夫带来的是国力透支。就这样,与美国全面争霸的政策将苏联拖倒了。

历史表明,一个国家在扩张过程中,实力对等的敌人不能有两个,1-2=-1,有两个与本国国力相当的对手的国家必败无疑。勃列日涅夫的扩张政策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是将中国最终推到了苏联的对立面。这促使1972年中美和解及1979年中美建交。这两年是苏美国力变化的重要节点。(如图2[24]

在此之前,美国与中国和苏联敌对,美国国力处于弱势;1978年后,苏联与中国、美国敌对,此后苏联国力持续下降,直到解体。在当时苏联已陷入“1-2=-1”的形势。但是勃列日涅夫不懂这一点,跟美国全面争霸又对中国全面施压。这样,中国就不能再跟苏联合作,不得不转向美国。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当然,与美国交好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社会主义,而是采取了列宁“布列斯特”式即为了生存暂时与魔鬼妥协甚至合作的策略。1923年,列宁在谈到布列斯特和约时说“为了自救,我们必须坚持这样的策略”[25];同样的道理,在苏联也向中国施压的条件下,为了保证中国国家安全,我们也必须坚持这样的策略。1972年2月,中美两国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2年1月6日,毛泽东在同周恩来、叶剑英谈外事工作时说:“其实这个公报[26]没把基本问题写上去。基本问题是,无论美国也好,中国也好,都不能两面作战。口头上说两面、三面、四面、五面作战都可以,实际上就是不能两面作战。”[27]送走尼克松后,7月24日,毛泽东在与周恩来、姬鹏飞、乔冠华等谈国际问题时,再次叮嘱:“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可以利用矛盾,就是我们的政策。两霸我们总要争取一霸,不两面作战。”[28]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获得了长远的进步。即便如此,中国也没有称霸。“两面作战”是霸权主义实践上不能避免的结果。

苏联的解体说明即使进入社会主义,如果治理国家的能力跟不上,最终还是要垮台。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又犯了同样的错误——扩张。美国天真地认为没有苏联的制约,整个世界就是它的了。而且,美国的扩张动力比苏联强,因为美国是垄断资本控制的,与苏联不同,扩张是垄断资本的本性。小布什上台之后,美国开始迅速地向世界扩张,废除了一系列和平协议。开展反恐,曾将中国、俄罗斯、朝鲜等列入打击对象。这就把美国的力量拉向全世界了。国力与拉皮筋是一个道理,皮筋拉长过度,撤退就要比前进需要更多的资源。“9·11”事件后,美国把战线拉到中东,经过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美国国力基本上透支了。世界历史已进入了质变的临界点。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