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今天的军人,灵魂深处需要燃起“狼烟”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 作者:来斌斌 黄泽聪 责任编辑:于雅倩
2021-01-22 11:18:42

○军人生来为打仗,军人最宝贵的精神是打仗精神,打仗精神,就是军人灵魂深处的“狼烟”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和平是对军人的最高褒奖,安享和平,则是对军人使命的最大背叛。”承平日久,有些官兵得了“和平病”,生了“畏战根”,以不打仗的心态去准备打仗。

然而,假如战争明天爆发,我们准备好了吗?

“丢掉幻想,准备斗争!”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告诫全党同志要时刻树立打仗意识。70多年过去了,这句话依然振聋发聩。

忘战必危,怠战必败。古往今来,多少历史无声地陈述这一事实。“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李自成当年在与明军作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后,攻入京城。但进城后,他沉湎享乐,不思忧患。一支能征善战的大军仅仅存在43天,便被清军逐出京城,一败涂地。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思想的“马放南山”比现实中“刀枪入库”更可怕。甲午战争前夕,日本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而为北洋舰队炮术训练 “预量数码,设置浮标,遵标行驶。数码已知,放固易中”;编队训练 “管驾只须默记应操数式,其余皆可置之”;“在防操练,不过故事虚行”;演练阵势“固定靶位和距离,预定演练阵势”……这样的阵容看似强大,但战争来临时,一切“假面孔”都会被撕毁。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战史如灯,硝烟未远。从李自成的溃败到大清王朝的覆灭,历史无情地诠释这两个话题:战争与和平,失败和胜利。在这两个千古话题之间,站着气宇轩昂的军人。只有和平时期枕戈寝甲,战争时期才能横刀立马。

古代打仗不仅要求将士枕戈寝甲,更要时刻目视烽火台。烽火台燃起狼烟,将士们就知道有外敌入侵。狼烟也就成了古代战争的信号,让将士们警惕战争迫在眉睫。而今烽火台已成历史,但今天的军人,灵魂深处需要燃起“狼烟”!

军人生来为打仗,军人最宝贵的精神是打仗精神,打仗精神,就是军人灵魂深处的“狼烟”。1806年10月,普鲁士军队在耶拿战役中兵败,卡尔·冯·克劳塞维兹深刻地总结了其失败的原因,之一便是士兵缺乏打仗精神。

德军名将施里芬在某次搭乘火车旅行,副官为了打破旅途的沉寂,谈起旅途的风景如何美丽。施里芬并不醉心于名山大川,脱口而出的答案是“微不足道的障碍”。施里芬没有心思看美丽的风景,这些毓秀山川在他眼里化为一道道障碍,一个个如何克服障碍的问题。

战争年代,粟裕率部南下苏中白马庙,筹建渡江战役指挥所。到达预定地域已是深夜,他当即要求将地图挂上墙。有同志好心劝他先休息,却被断然拒绝:“再晚也要把地图挂起来。”当晚,粟裕就在地图前思考筹划起来。即使是和平时期,他依然保持着时刻准备打仗的好习惯,每晚就寝前都会将衣服鞋袜仔细放好,一旦有事能随手摸到。

和平不是天赐之物,古罗马学者韦格修斯强调,“如果你想获得和平,那就准备打仗吧!”粟裕大将和平时期仍不忘战争,从骨子里面就刻着“打仗”,从灵魂深处就燃起着“狼烟”。他们的思想并没有因为胜利而松懈,并没有因为和平而懈怠。

能战方能止战,我们应该传承好老一代革命先辈谋打仗、钻打仗的光荣传统,心中燃起“狼烟”,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在大脑中烙下“战争就要打响”的危机意识,在内心深处立起“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责任担当。

胜利青睐于灵魂深处有“狼烟”的军人!

(作者系武警工程大学军事基础教育学院处突教研室 来斌斌,武警工程大学学员 黄泽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