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有一个疑问,旧中国曾经有那么多个政党,为什么最后就中国共产党走了出来,承担起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
总有一种声音,旧中国曾经有那么多支军队,为什么只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能战胜国内外一切反动力量,成为国之干城?
“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这是刻在黄浦军校大门的一副对联,这也是国民党人对建立自己新生军队的一个“见证书”。
这份“见证书”,见证过这支军队曾经的信仰与追求,可这份“见证书”,也见证过它的腐化和坠落。对于国民党军队而言,历史却像是魔咒一般。由黄浦军校学生组成的,新生的国民党军队,北伐路上一路凯歌高奏,战胜各路军阀,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和强硬的战斗力,这也充分展示出一支由政党掌握的军队所能创造的最大辉煌。
可同样的国民党军,面对由共产党人组织的军队,却显现不出政党的力量,更展现不出军队的力量,成为一路败退到台湾岛上的溃兵。
原因何在?
蒋介石在败退台湾后,曾对国民党的失败做了一个总结,其核心结论无外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共产党军队的性质宗旨,国民党内部原因……
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却是我党我军取得胜利的成功经验。
理想信念并非共产党人的专属,国民党人同样也有理想信念。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民主、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同样闪耀在当初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的这个政党、这些人身上。可这个党、这些人一旦当权,就再也没有当初的理想信念,孙中山先生告诫国民党全党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就成了挂在墙头的一幅“风景画”。
历史证明,一个具有信仰坚定的政党,一定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和统一的思想。共同的目标使四面八方的人走到一起,统一的思想使走到一起的人从此不再分开,而且使更多的人不断地被影响、吸纳,加入进来,从而使这个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这也是有着坚定理想信念的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路。
国民党虽然一直高唱信仰三民主义,并向他的党员采取各种方法灌输,但显然,信仰不是旁人强加上的,而是从内心生发出来的,只靠硬性灌输不可能使党员树立起信仰。“国民党缺乏信仰,共产党甚至每个兵完全是一个思想——共产主义”,对共产党和国民党都有着深刻了解的张学良说出的这句话,从某种意义上揭示了成功与否的最大秘密。
其实,张学良的这句话也只是摸到了中共这头大象的局部,更多的真相其实就鲜明地摆在世人面前。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从诞生之日起便为中华民族独立、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时刻为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权益,所以赢得了人民的认可、支持和拥护。而国民党军队,今天可以在这里当兵,明天也可以到别处去当兵。当兵吃粮也成为一份动荡社会里谋生的职业。同样一个人,在国民党军队里欺男霸女、鱼肉百姓,到了人民军队,经过“解放”教育,明白了人民军队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体会到了人民军队当家做主的感觉后,就成了一个有信仰、有追求、敢牺牲的“新人”。
而人民军队里这样的“新人”越打越多,越战越强,就成为埋葬蒋家王朝的重要力量。
不论是革命战争年代,543万支前民工用小推车推出的淮海战役的胜利,还是新时代,人民群众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战斗姿态配合党和国家,战胜肆虐世界的新冠肺炎疫情。这些都彰显了这个政党与人民互相支持、互相成就的鱼水深情。而这也是这个政党、这支军队成长成功的法宝之一。
高举着党的旗帜,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这支不忘初心、永葆本色的人民军队,必定会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路搭桥、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