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保持炙热的向党之心
■向贤彪
“你有一颗炙热的向党之心,令人感动。”前不久,习主席委托中央组织部负责同志向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游本昌转达勉励和问候。早有入党心愿,游本昌却总觉得“做得还不够”,数十年如一日自省自励,生命不息、笃行不止,终于在92岁高龄跨进党组织大门。这位老艺术家对党的一颗炙热之心令人感动、催人奋进。
其实,在许多优秀共产党员身上,都有一颗炙热的向党之心。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遭遇什么困难,都能一片丹心向阳开,跟党前进不动摇。体现在江竹筠身上,就是“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体现在王进喜身上,就是“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体现在雷锋身上,就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体现在黄旭华身上,就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在他们身上既彰显着真理的力量,又充满着人格的魅力。向他们学习,就是要不断铸造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永葆一颗炙热的向党之心,并将其转化为听党话跟党走的实际行动。
永葆炙热的向党之心,就要摆正与组织的关系。个人与组织究竟是什么关系?这是每一位党员都应该经常思考的党性之问。刘伯承同志说过:“离开党,像我们这些人,都不会搞出什么名堂来。”党员干部的成长进步,离不开自己的努力,但最根本的还是靠组织的培养。正是有了组织的关心爱护,党员干部才拥有施展才华的平台、干事创业的阵地;有了组织的精心培养,党员干部才能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有了组织的教育监督,党员干部才能不忘入党初心,保持先锋本色。因此,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我是组织的人”,对组织永怀感恩之心,自觉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做到敬畏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在组织的怀抱中健康成长。
永葆炙热的向党之心,就要时刻牢记党员身份。作为一名党员,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老党员、老战士周智夫给自己定下“多为组织着想、多替组织分忧、多给组织添彩;少向组织提要求、少对组织讲条件、少给组织添麻烦”的“三多三少”原则,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一心向党、一切为党。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把自己节省下来的10余万元作为“特殊党费”交给组织,实现了以身许党的庄严承诺。对照先进典型,我们应该常思:是否时刻牢记党的培养之恩?是否自觉为党分忧解愁?是否做到为党增光添彩?在自我检视中警醒自己强化党性修养,切实做到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
永葆炙热的向党之心,就要争当事业尖兵。从“为了祖国,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战斗英雄韦昌进,到“别人有车有房,我守岛为国”的守岛英雄王继才,再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新时代军人陈祥榕……无数英模人物用勇气胆魄和默默奉献诠释了什么是家国情怀、什么是责任担当。对党员和军人来说,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是使命所系、职责所在,是忠诚品格、为民情怀的彰显。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面对严峻挑战的考验,面对繁重而艰巨的使命任务,更需要广大党员立起好样子、培育好作风、展示好形象,勇立时代潮头,争当事业尖兵,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在强军兴军事业中书写精彩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