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长城瞭望丨推进体系作战能力集成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李建华 责任编辑:王粲
2025-10-13 06:54:08

推进体系作战能力集成

■李建华

现代战争,无战不联、无联不胜。

陆上作战群攻坚克难、海上作战群叱咤海空、防空反导群剑指苍穹、信息作战群全域支撑、“全域联合体系作战”崭新亮相……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实战化联合编组方式成为新亮点,集中展现了我军的体系作战能力。

习主席深刻指出,要“优化联合作战指挥体系,推进侦察预警、联合打击、战场支撑、综合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这一重要讲话,为我军抓好体系作战能力集成明确了着力重点。现代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系统与系统的较量。体系作战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体系对抗的成败。从近几年的几场局部战争来看,作战指挥的复杂程度、诸军兵种的联合难度、兵力兵器的协同强度、作战进程的推进速度等都已今非昔比,作战行动更加讲究联合性、协调性、整体性。如果我们的思维还停留于机械化战争年代,让训练围着作战力量的机械组合、作战效能的物理叠加打转转,在未来战场上面对强敌时就可能遭受到降维打击。

“兵之胜负,不在众寡,而在分合。”信息化智能化条件下的一体化联合作战,任何单一军兵种都难以主宰战场的作战行动,任何作战行动都离不开整个作战体系的支撑。体系作战能力是通过作战体系中多种军事力量综合使用、各作战要素之间密切协同、各种武器平台优势互补,从而形成全方位的、具有“指数级”倍增效应的整体作战能力。只有注重体系融合,把各种作战力量、作战单元、作战要素和作战体系融为有机整体,整合力量、聚合优势、释放效能,作战能力才能集成提升,从而在复杂多变的战场中占据主动。

战要联合打,兵要体系练。近年来,我军十分注重加强体系作战能力建设,通过改革体制、构建体系、实战训练、常态演训,较好实现了力量上“合”、行动上“联”、效能上“优”、指挥上“统”。同时,我军作战体系还有不少短板弱项,譬如装备、战场、人才、训练条件等还没有深度融合等问题依然存在。倘若关键作战要素锣齐鼓不齐,就会成为制约作战能力形成的瓶颈问题。要实现联合作战能力整体提升,就必须推进体系作战能力集成,下大力解决好体系抓建难题。

“如欲奋一战而胜万战,必须联万心而作一心。”当年清军虽然拥有先进的火炮,但由于训练水平不高,士兵对先进武器的操作不熟练,加上海防力量分属不同派系,缺乏统一指挥协调,“大杀器”仅仅发挥出“小作用”。今天,战争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更加需要形成强大体系,支撑一体化联合作战。对于我们战略能力生成来说,完成规划任务、项目建设仅仅是第一步,锻造体系集成作战能力则更为关键。对此,我们更应坚持体系建设、体系运用、体系训练,提升整体效能,生成最大战斗力。

“弛一机,万事隳。”作战体系好比“大脑”,反应灵敏、互联互通,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弱点、堵点、断点都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都可能成为被对手破袭的“软肋”。因此,在作战运用和军队建设中我们必须突出“固强补弱”,攥指成拳形成体系优势,才能提升打赢底气,增加战场胜算。各级指挥员应贯彻体系建设思想,以对作战体系的贡献率为标准推进各项建设,成体系加强力量编组、武器装备、阵地设施、指挥通信、综合保障、法规制度等配套建设,攻关破解作战体系“五弱”问题,让各作战要素聚焦体系贡献率发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迅猛发展,战争形态加速演变,网络信息体系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作用空前凸显,成为体系作战能力的核心支撑。网络信息体系的建设运用水平,直接决定着作战指挥系统、情报侦察系统、火力打击系统、综合保障系统等方面的效能。各级指挥员应站在强军胜战的高度,充分认清网络信息体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充分释放新体制效能,坚持信息主导、联合制胜,畅通信息链路,融合信息资源,加强信息防护,推动网络信息体系建设加速发展,更好赋能联合作战,高质量推动体系作战能力加速提升。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要“注意那些有关全局的重要关节”。推进体系作战能力集成涉及面广、头绪多,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很容易抓不住重点,错失发展机遇。这就要求各级指挥员必须坚持精选切入点,把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领域作为关节重点,力求在抓住带根本性的问题、影响全局的关键、能够制敌的要害上打开突破口开创新局面。只有打通典型作战行动指挥链、杀伤链、保障链,加强科技赋能、耦合强能、聚优释能,加快新质战斗力融入联合作战体系,以重点突破带动联合作战能力整体提升,才能形成强大体系合力,确保一旦有事上得去、打得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