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又搞起了暗杀那一套,对哈马斯领导层进行了“精准打击”。不同以往的是,这次以色列将打击范围延伸至美国盟友卡塔尔境内,而且选择在哈马斯谈判代表团讨论美国最新停火提议的时候下手,导致五名哈马斯成员死亡,一名卡塔尔安全部队成员也不幸丧生。
为了给自己跨境搞国家恐怖主义袭击找寻“合法性”,一名以色列高级官员在以色列第12频道上声称,美国总统特朗普“批准”了以色列在卡塔尔针对哈马斯领导层的袭击,白宫官员也向法新社承认“已事先得到通知”。好了,扯上这块虎皮做大旗,以色列蓄意破坏和谈进程、一意孤行延续军事行动的政治算计,似乎就都“名正言顺”了。于是乎,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宣称,从加沙到贝鲁特,再到德黑兰,如今延伸至多哈,以军针对哈马斯的“斩首行动”已覆盖到哈马斯的“最后避风港”。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副校长埃亚勒·齐塞尔也敲边鼓说,以军选择哈马斯领导层开会讨论美方停火提议的时间点出手,传递出以色列“不会在谈判中妥协、不会放弃根除哈马斯军事与政治战略目标”的强烈信号。
以色列似乎相信,只要不断“斩首”哈马斯领导层,就能恐吓住巴勒斯坦人,让他们彻底屈服,从此安心当“顺民”和“奴隶”。但是,历史反复证明,打压愈甚,反抗愈烈;暴行越重,怒火越盛。加沙新一轮冲突延宕已近两年,以色列造成的人道主义灾难耸人听闻、前所未有,被围困在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民众早已被逼到绝境,天天遭空袭、炮击、枪杀,还像牲口一样被赶来赶去、予取予夺。加入哈马斯进行抗争,不过是他们想作为人正常活着,在争取最后一丝尊严而已。“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以色列长期以来对巴勒斯坦殖民占领、封锁围困和系统性压迫的不公正、不人道政策不改变,还在天天制造人间惨剧,哪怕杀死再多的哈马斯领导层,也依然会有千千万万个巴勒斯坦人站起来进行新的抗争。
不仅如此,以色列此次跨境恐袭所开创的恶劣先例也将给地区安全带来深远影响。卡塔尔不仅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美国在中东最大的军事基地乌代德空军基地就设在卡塔尔境内),更是以色列与哈马斯进行停火谈判的主要斡旋方之一,在促成双方互释被扣押人员以及今年1月达成临时停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色列媒体普遍认为,没有美方点头,以军战机几乎不可能靠近或进入卡塔尔空域。美国口口声声要推动加沙停火,却默许甚至支持以色列破坏和谈进程的暗杀行动,折射出美国中东政策的深层矛盾和虚伪性。
对美国而言,在“更亲密盟友”以色列的“优先事项”面前,“亲密盟友”卡塔尔的主权就成了“可以牺牲的代价”。这对于美国维持其同盟战略体系,可不是什么好兆头。近年来,贸易战、俄乌冲突、关税战……美国坑盟友的例子多了去了,但好歹还只是软刀子割肉喝血,盟友跪了也就没有性命之虞。然而,这次显然不一样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抛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像卡塔尔这样与美国关系密切的盟友都会遭到以色列攻击,那么下一个又会是谁?土耳其政治分析人士阿里·阿斯马尔指出,一些海湾国家长期以来认为美国可为其提供安全保障,事实证明美国提供的安全“既有限又偏颇”,地区国家不得不重新思考自身安全问题。卡塔尔哈马德·本·哈利法大学公共政策教授苏丹·巴拉卡特也表示:“就海湾国家的安全而言,这一事件将是一个分水岭。”
或许是觉察到事态朝这个方向发展有些不妙,以色列总理办公室说,空袭是以方“独立行动”,以方承担“全部责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也试图撇清关系,称对此事“感到非常不悦”,并强调以方袭击并非他的决定。然而,坊间流传最广的却是,卡塔尔近年来耗资超过300亿美元,从美国购置了“爱国者-3”防空系统、“萨德”反导系统、FS-LIDS反无人机系统等众多先进装备,但这一号称“密不透风”的先进防空网络却在此次事件中完全失效。个中原因恐怕在于,没有美方的协同和信息共享,卡塔尔花大价钱买来的装备和烧火棍也没什么区别。这还让美国的盟友怎么活?!
以色列想砍哈马斯的脑袋,结果却是砸了美国的场子,把美国的一众小弟吓得不轻。要说这个结果,以美两国军界政界的头头脑脑想不到,恐怕不大可能。唯一合理的解释只能是五个字——病急乱投医!只不过,以色列的每一次“精准打击”,都在为未来更大规模的冲突埋下仇恨的种子,都在让“杀不完的哈马斯”变为现实。同时,它也在耗损、透支着美国的“血条”,最终一起跌下地区或全球霸权的神坛。
文字:浩洋
漫画创意:王粲
漫画制作:段颖